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9例溶血性输血反应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5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陆玉凤,张伟,陈璐璐  作者单位:宁夏血液中心,银川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提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能力。 方法 对9例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定型,抗体筛选、鉴定,确定了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结果 1例RhD阴性,8例RhD阳性;8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分别检测出Rh血型抗-D、抗-E、抗-C、抗-e、抗-Ce;1例血清免疫学各项检测阴性。结论 Rh血型抗体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它不仅发生在RhD阴性的受血者,同样也发生在RhD阳性的受血者。

      【关键词】 抗体,溶血,输血反应

      对近年来在临床多次输血后发生配血不合的标本,要求宁夏血液中心予以解决鉴定的病例中, 经对患者和献血者的血液进行血清免疫学相关实验后,确认了9例输血反应,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9例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分布在手术科室、血液病、肿瘤内科;男3例,女6例,年龄12~73岁。6例女性均有生育史,2例男性有输血史,1例男性患者无输血史;9例中8例经免疫血清学检测,明确了配血不合的原因,并证实已经发生了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但临床均未及时明确诊断。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中1例在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基础上发生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另1例在实施体外循环的初期发生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例均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8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在多次输血后,贫血不仅不改善,反而有所加重,伴有巩膜黄染、低热等症。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液连同献血员的血液一同送检。

      2 血清学检测

      2.1 试剂 广谱抗人球蛋白血清、筛选细胞、谱红细胞、抗-D、抗-C、抗-c、抗-E、抗-e血清、无花果酶,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2 方法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分别对患者的ABO、Rh血型进行复核,对患者的红细胞、血清进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用盐水介质、间接抗人球蛋白介质、酶介质进行相容性实验。

      3 结果

      1例RhD阴性,8例RhD阳性。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表明:8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抗体鉴定分别检出抗-D 1例、占检出不规则抗体的12.5%,抗-e 1例、抗-E 4 例、抗-C 1例和抗-Ce 1例,分别占检出不规则抗体的87.5%,抗体效价均在1∶8以下,1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均阴性。

      4 讨论

      同种异体抗体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有溶血性输血、过敏、发热反应等,随着临床成分血的应用和血液制品中白细胞的有效滤除,减少了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而由Rh血型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临床较为多见,常发生在输血后的2~10d内。本文9例输血反应原因表明,随着临床输血前患者ABO、RhD血型的常规检测,由抗-D抗体(12.5%)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不仅发生在RhD阴性的受血者,同样也发生在RhD阳性的受血者。

      9例输血反应的患者,8例既往有输血史或妊娠史,住院后均有2次以上的输血治疗史,在输血前均用聚凝胺配血法进行交叉配合性实验,输注后仍然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1例没能及时识别,继续输入不配合的血液,导致在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基础上发生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另1例标本送检在输血反应后的7h后,免疫血清学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血清抗体筛选、鉴定均阴性,受、供者血液细菌培养阴性,造成患者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但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不明,考虑可能与送检时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消耗殆尽有关。此病例提示,在受血者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患者和供血者标本的及时封存和送检,是鉴别输血反应类别的关键。

      非免疫产生的Rh抗体极为罕见[1],免疫抗体的产生大多是因患者以往输注了受血者红细胞上所缺乏抗原的血液,或孕育了母亲红细胞上所缺乏抗原的胎儿,刺激肌体产生IgG类同种抗体,当再次接受该抗原刺激时,回忆反应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IgG抗体,与输入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结合了IgG类抗体的红细胞在流经肝脏、脾脏等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脏器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该类红细胞,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引起溶血,使血浆中胆红素增多,形成高胆红素血症。此时如果不能识别,继续输入不配合的血液,则在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基础上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活化神经内分泌系统、补体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休克、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对有输血和妊娠史的患者,输血前交叉配血实验应包括盐水介质、聚凝胺配合实验,有条件的应该和抗人球蛋白、酶介质等方法同时应用[2],以预防由于抗体效价低于1∶8以下造成聚凝胺配合性实验漏检现象。对连续输血后发生贫血得不到改善或反而加重,以及出现黄疸、低热等症状时,在排除患者肌体有继续出血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并及时进行相关的血液免疫学项目检测,在未查明原因前切忌盲目的输注红细胞制品,避免在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基础上并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6.

      [1] 李勇.临床红细胞血型相容性实验中基因和血清学技术孰重孰轻[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4):338-340.

    ↑上一篇:保留灌肠纠正危重病人低钾血症的临床观察(附29例分析)
    ↓下一篇:1105例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