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35例机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牛媛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银川 750004

      【摘要】 为探讨机采冰冻血小板的疗效,对进行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35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输注有效19例,输注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54.29%。其中血液病输注有效率为46.15%,恶性肿瘤输注有效率为50%,血小板减少症有效率为66.67%,感染性休克有效率为66.67%,创伤性大出血有效率为55.55%。认为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综合判断治疗效果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冰冻,血小板疗效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成分输血的广泛开展,临床血液病及手术患者对血小板的需求量逐步增大,然而由于新鲜血小板的保存期仅为5d,而采集检验至少需要2d时间,如果临床急需时很难立即供应。然而机采冰冻血小板在临床应用方面,从数量供应和及时有效等方面是机采新鲜血小板所不能比拟的[1]。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月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患者35例。其中血液病13例,恶性肿瘤4例,血小板减少症3例,感染性休克6例,创伤性大出血9例。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低于(1~65)×109/L。

      1.2 方法 输注的机采冰冻血小板保存时间为1周~4个月居多。输注剂量及间隔时间,按患者每平方米(m2)体表面积输注(1~2)×1011个血小板,一般输注2~4次。每日输注1次或隔日1次[2]。在输注前后冰冻血小板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观察病情变化。机采冰冻血小板从低温冰箱取出后,迅速置于37℃水浴箱快速融化,在患者无不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快速输注,并于输注后24h测定血小板。

      1.3 疗效判断[3]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指数(CCI)综合判断治疗效果(CCI>10为输注有效)。CCI=(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

      2 结果

      本组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共35例,其中血液病13例,恶性肿瘤4例,血小板减少3例,感染性休克6例,创伤性大出血9例。在血液病组3例输注1~3次后,血小板计数升高不明显,但仍有临床止血作用,见表1。表1 35例患者机采冰冻血小板输注结果

      3 讨论

      由于血小板的特殊分子结构以及现有技术的制约,使血小板从新鲜血液中制备后仅能在22℃振荡箱中保存5d,其短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临床抢救急重症病人,因此新鲜血小板的制备以及保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4]。但在低温条件下却能够较长时间地储存血小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血小板应急使用的难题。通过以上数据显示,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输注后血小板可升高1~4倍,伤口出血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机采冰冻血小板的膜表面黏附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促凝血活性显著提高有关[5]。

      使用机采冰冻血小板对临床35例患者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根据CCI判断的输注有效率为54.29%。其中血液病的输注有效率为46.15%;恶性肿瘤输注有效率为50%、血小板减少症为66.67%、感染性休克为66.67%、创伤性大出血为55.55%。血液病、化疗病人等慢性病症,虽然输注冰冻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增高幅度不大或不增,但临床上出血倾向得到改善。在输注无效的16例患者中,主要为血液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例,输注无效可能与反复多次输血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6]。

      综上所述,尽管机采冰冻血小板在临床应用方面还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但冰冻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尤其对急诊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可起到明显的疗效。机采冰冻血小板可随需随取,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应用。不论从数量、供给和及时有效等方面都是新鲜血小板所不能比拟的[7],并具有快捷、效果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温秀明,詹卓玲.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2):4.

      [2] 纪红星,邹文,周建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12(6):25-27.

      [3] 杨成民,李家增,季 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2.

      [4] 刘景汉,王青梅,李茨芬,等.血小板低温保存与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4):293.

      [5] Khuri SF,Healey N,MacGregorH,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of transfusions of cryopreserved and liquid-preserved platelets onhemostasis and blood los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J].ThoracCardiovasc Surg,1999,117(1):286.

      [6] 徐卫平,施素月,林福地,等.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疗效分析[J].东南国防医学,2004,12(6):56.

      [7] 杨小强.机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07,5(5):57.

    ↑上一篇:MDS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
    ↓下一篇:浅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