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医院职工血脂异常及门诊治疗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2  浏览次数:513次

      作者:刘慧英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门诊部内科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血脂异常及门诊治疗情况,为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我校2 030名职工体检资料进行血脂异常情况了解,并对筛选出的561例血脂异常患者进行门诊治疗情况调查。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7.64%,非药物、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率分别为15.69%、8.56%、6.77%,达标率为21.26%,他汀类药物用量最大。结论:本院职工血脂异常患病率高,治疗率低,达标率低,应加强血脂异常方面的防治指导。

      【关键词】 血脂异常,患病率,治疗

      近年来,血脂异常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损害的独立危害因素,是近年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迅速攀升的最主要原因[1]。因此,积极检出、防治血脂异常成为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延缓老年病的发病时间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08年本院职工体检结果筛选出血脂异常患者,并对其进行门诊治疗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我院职工及离退休参检人员2 030人,其中男性1 286人,女性744人,在职职工1 469人,退休人员561人,年龄22~76岁。

      1.2 方法: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2]。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门诊登记,排除肝、肾、甲状腺疾病及1型糖尿病、药物等所致的血脂异常。相隔1周后再次进行测定,筛选出符合条件者561例,予以门诊治疗指导,半年后进行治疗情况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检出男性血脂异常414例,检出率为32.19%;女性血脂异常147例,检出率19.7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共检出561例,检出率为27.64%。

      2.2 治疗及达标情况:非药物治疗88人(15.69%),药物治疗48人(8.56%),综合治疗38人(6.77%)。总治疗人数174人,治疗率为31.02%;血脂控制达标37人,达标率为21.26%。

      2.3 用药情况:用药人数为86人,所用调节血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中成药3大类。他汀类药物用量最大,占56.98%,用药频度排序依次为辛伐他汀31人(36.05%)、非诺贝特19人(22.09%)、阿托伐他汀11人(12.79%)、血脂康9人(10.47%)、氟伐他汀7人(8.14%) 、苯扎贝特7人(8.14%)、脂必妥2人(2.32%)。

      3 讨论

      国内文献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率为18.6%[3],遗传、年龄、膳食、烟酒嗜好、肥胖、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4]。我院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7.64%,远高于上述报道,男性更高(32.19%),可能与他们从事脑力劳动,科研教学任务繁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抽烟、饮酒、过多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等有关。血脂异常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并可导致脂肪肝、胰腺炎、周围血管疾病等,因此,重视和控制血脂异常势在必行。我们医务人员要帮助职工尤其是男职工提高对血脂异常的认知,指导他们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控制体重。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异常血脂的代谢有密切关系,但由于其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有些职工虽知自己的血脂不正常,但因为没有明显不适,所以不急于治疗,加之其对血脂异常的危害了解不够,不能引起应有重视。调查显示,我院教职工血脂异常治疗率仅为31.02%。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不能仅依靠症状来治疗,应深知血脂异常正成为吞噬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目前,调脂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非药物治疗,即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包括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治疗。全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调查发现,控制膳食者达标率为不控制膳食者达标率的2倍,说明饮食控制在防治血脂异常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医务人员及患者应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将非药物干预贯穿实施于血脂异常治疗的全过程。第二种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即对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的调脂药物:以胆固醇(TC)升高为主者选用他汀类,以三酰甘油(TG)升高为主者选用贝特类。

      我校职工血脂异常患者非药物、药物治疗率分别为15.69%、8.56%,患者忽视非药物治疗,原因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非药物干预的重要作用;多数患者没有服药或不能坚持服药,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药物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长期服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存有顾虑;一些医生亦担心药物的肝、肌毒性而不敢给患者用药;部分患者血脂正常后即自行停药。其实尽管调脂药可出现肝损害、肌毒性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且与剂量相关,减量或停药后多可恢复,多数患者还是能耐受的。所以,只要合理选择药物,应用常规剂量,不自行随意更改药物和加大剂量还是安全的。血脂异常也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坚持长期治疗。

      我校调脂药中他汀类药物使用频度最高,与其药理作用相关,因其不但可降低TC水平,且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辛伐他汀高效降脂,日均费用相对低,成为首选(36.05%);阿托伐他汀虽日均药费高,因作用强,也越来越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12.79%);氟伐他汀疗效虽不及前两者,但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5],也受认可(8.14%)。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延缓动脉硬化进程,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非诺贝特除能调节血脂外,亦能明显降低血浆黏稠度,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有效,用药比例达22.09%。苯扎贝特作为新型的贝特类药,作用强,应用也渐增多(8.14%)。中药制剂脂必妥,降脂作用稍差,因不良反应少,用药比例为2.32%;血脂康含有天然他汀及多种有效成分,具有综合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不良反应少而轻,用药比例目前为10.47%,预计会越来越得到重用。

      目前,我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达标率也低,仅为21.26%,面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未引起重视,我校教职工血脂异常患病率高、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现实,我们医务人员应带动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这方面的防治、控制,为提高其健康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高血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4.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 (5):390.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9.

      [4]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4.

      [5]蔡正艳,宁奇.降血脂药物研究新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

    ↑上一篇:Graves病伴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研究
    ↓下一篇:血型血清学室间质量评价分析与总结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