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27  浏览次数:804次

      作者:关翠莲,修晓霞  作者单位: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摘要】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100~150U/kg。同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12周。结果 治疗组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减少,而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左卡尼汀能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及提高其疗效,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关键词】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贫血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合并症,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贫血的最主要原因,而左卡尼汀缺乏致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是导致肾性贫血另一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观察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3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45±4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13例,多囊肾1例,紫癜性肾炎1例。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纳入标准 常规透析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Hb<90g/L,Hct<27%;每周透析2次,每次4h;无顽固性高血压;无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2周内无输血及出血史;无严重的感染及未控制的恶性肿瘤;无妊娠。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红细胞生成素,分2次或3次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每周150U/kg,当Hb100g/L,Hct 30%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同时常规口服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同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12周,分别记录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Hb、Hct数值及EPO的维持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EPO用量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EPO用量比较(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2.94,*P<0.01,差异有显著性

      2.2 治疗前后两组Hb、Hct变化 见表2。两组开始时Hb、Hct无明显差异,经过3周治疗后,两组的Hb、Hct开始上升,到第12周时两组Hb、Hct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Hct变化 (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2.16,*P<0.05;t=2.54,**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肾性贫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极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减少,同时,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的缺乏及血透时红细胞破坏、某些营养物质丢失也不可忽视。虽然应用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效果欠佳。近年来研究发现,左卡尼汀的缺乏可能是肾性贫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左卡尼汀又名左旋肉碱,其化学结构为3羟基24氮2三甲基胺丁酸盐,是人体细胞的天然组成成分,是一种水溶性季铵化合物,分子量为621D,左卡尼汀还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人体内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以脂酰卡尼汀的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以线粒体膜外转运到膜内,参与能量产生,同时参加支链氨基酸代谢产物的运输,从而促进了支链氨基酸的正常代谢。左卡尼汀其主要来源是食物摄取,生物利用度为54%~87%,其次肝脏和肾脏中也会合成左卡尼汀,故一般不会缺乏[1]。而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毒素的蓄积,代谢性酸中毒等均可引起食欲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饮食限制,导致对左卡尼汀的摄入减少;同时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减退,使肾脏对左卡尼汀的内源性合成大量减少,因此发生左卡尼汀缺乏,而且不仅血浆中水平下降,肌肉中左卡尼汀贮存量也明显低于正常,常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左卡尼汀缺乏后可导致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增加,还可以导致正常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本文两组患者经EPO治疗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有提高,但治疗组同时补充左卡尼汀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取得了更显著的提高(P<0.05),且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用量明显减少(P<0.01),其原因可能为:左卡尼汀通过参与脂质代谢过程减少了红细胞长链酰基肉碱的积聚,改变了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增加了红细胞对不同类型应激的抵抗,使红细胞膜的脆性降低,红细胞破坏减少,寿命延长,同时左卡尼汀通过对骨髓红系祖细胞的作用提高了疗效;卡尼汀治疗后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反应增加,还可通过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抑制,从而延长红细胞的半衰期来改善贫血[2];左卡尼汀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血透患者氧化压力较高,左卡尼汀减少了氧自由基对患者红细胞膜的损害,使红细胞膜脆性增加,寿命延长[3]。在EPO治疗肾性贫血的过程中,铁剂、叶酸等原料的补充已被广泛应用,而左卡尼汀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尚未普及,这与其费用较高有一定关系。目前左卡尼汀的给药途径有口服和静脉两种方式, 本项观察结果证实静脉给药能改善患者的肾性贫血,显著提高患者的Hb,Hct,并减少EPO的用量,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EPO治疗肾性贫血时常规静脉补充左卡尼汀能有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Josef K,Gert M,Elisabeth L,et al.Anemia and carnitine supple mentation in hemodialyzed patients.Kindey Int,1999,55(suppl 69):93-106.

      2 Labonia M D.L-carnitine effect on anemia in hemosialyzed patients treaded with eryhropoitn.Am J Kidney Dis,1995,26(5):757.

      3 Bellinghieri G,Santoro D,Calvani M,et al. Carnitine and hemodialysis.Am J Kidney Dis,2003,41(3 suppl 1 ):S116.

    ↑上一篇:三氧化二砷联合六味地黄丸及维生素C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下一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