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观察

    发表时间:2009-07-06  浏览次数:748次

    作者:王爱国 王振华    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

     【摘要】  将1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性别、工作环境、伴随症状、并发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可舒片,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血指标及评定临床证候,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心可舒片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度和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

    【关键词】  心可舒片 高血黏度综合征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2007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计160例,其中男72例,年龄49~72岁,平均60.5岁,女88例,年龄45-79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均有血液流变学指标1项或多项异常且伴有临床症状。按就诊次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心可舒片治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环境及血流变指标经t检验,无显著差别(P>0.05),具可比性。

        方法:心可舒片治疗组87例,给予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心可舒片每日3次,每次4片,疗程4周。其中6例中途停药退出观察,实际观察81例。

        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73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晚睡前1次,1次3片,75mg,疗程4周。其中3例患者中途停药退出观察,实际观察70例。

        观察期间均不服用对血液黏度有影响的药物,包括其他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钙离子拮抗剂,降脂药及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

        观察开始与结束时均常规做心电图及生化全项(包括心肌酶谱、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积分之差≥80%。②有效:780%治疗前后积分之差≥30%。③无效:治疗前后征候积分之差<30%。④恶化:治疗后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表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证候疗效观察表(略)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记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临床证候疗效判定结果:按尼莫地平积分法判定。治疗后心可舒片组显效、有效、无效、恶化例数分别为51、18、12、0,总有效率为85.19%;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恶化例数分别为27、14、26、0,总有效率为58.57%。两组疗效经Ridit综合分析,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高血黏度分级疗效判定结果:根据血液流变学指标划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个级差,治疗后将至正常或降至2个以上级差为显效,下降1个级差为有效,无改变或升高为无效。治疗后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50例、16例、15例,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是42、9、20,总有效率为72.8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观察判定结果:心可舒片治疗组5个切速(低切~高切)的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心可舒片对红细胞聚集指数AGREE,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纤维蛋白原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而对照组5个切速(低切~高切)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不良反应的观察:160例患者3例自行无原因中断观察,肠溶对照组因2人胃肠道反应,1人皮疹停药,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本项临床试验选取的心可舒片治疗组81例高血黏度综合征患者,经4周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充分证明心可舒片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状态,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了高血黏度综合征患者血液的浓、黏、聚、凝状态,而且该组的临床证候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亦明显下降,但临床证候改善程度却不及治疗组。充分肯定了心可舒片在高血黏度综合征患者及血栓性疾病防治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多脏器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高血黏度综合征,这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适时恰当地改善病人的高血黏状态,有利于基础病的控制,更为血栓性疾病的超早期治疗提供了途径。通过以上观察试验可知,心可舒片可安全有效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其机制为:心可舒片能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作用。临床应予以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主编.血栓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李晓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中国微循环,2002,6(5).

    3 魏文康.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中医药学刊,2005,9,23(9).

    ↑上一篇: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饮食治疗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