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
- 小儿麻疹294例临床分析
-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眼结膜充血、流涕、咳嗽、口腔黏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和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详细]
-
- 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 目的 观察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97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1组为治疗组,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n=51),另1组为对照组,采用PG合成酶抑制剂治疗(n=47)。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测定疼痛强度。采用ECOG评分法对生活质量进行评... [详细]
-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发热、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5例8个月至3岁患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和对照组(炎琥宁)。观察2组治疗前、后发热、吐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结合变化。 [详细]
-
- 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辅助疗效。 方法 将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3d。 [详细]
-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作用。 方法 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频繁呼吸暂停8例,胎粪吸入性肺炎4例,新生儿肺出血5例,湿肺5例,吸入综合征8例)。随机分2组,SIMV组21例,间歇指令通气(IMV)组15例,以24h内呼吸机参数变化及并... [详细]
-
- 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指导的临床意义
- 目的 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指导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于30例(48眼)视力不同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于围手术期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正确指导。观察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1年的视功能情况。 结果 术后2周及1年视力均比术前视力显著提高(P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