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皮肤病与性病学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 奇经疗法治疗银屑病22例疗效观察
      奇经疗法治疗银屑病2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奇经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奇经疗法,在银屑病患者的特定穴位和反射区应用穴位按压、梅花磁针和增效垫外敷治疗。 结果 治疗组22例,临床控制11例,占50%;显效6例,占27.3%;有效3例,占13.6%;无效2例,占9%;总有效率达81.8%。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 [详细]
    • 化毒丹治疗银屑病500例临床分析
      化毒丹治疗银屑病500例临床分析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1] 。是一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现将本院门诊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详细]
    • 中药治疗血热毒盛型白(银屑病)120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血热毒盛型白(银屑病)120例临床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病程慢性。银屑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表皮细胞分裂增殖过快和多形核白细胞游入表皮,反映了组织或细胞的功能亢进,因而属于阳证、实热证,表皮增生越快,血热毒邪程度越重,临床症状越突出。另外很多银屑病患者发病前有感冒、扁桃体... [详细]
    • 中药治疗扁平疣200例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扁平疣200例疗效观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多发于青少年,大多骤然起病,米粒至黄豆大略隆起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分布于面部、手背部或前臂,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微痒,病程慢性。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火妄动,气血不和,外感风热之毒,郁结皮肤所致。临床治疗本病方法很多... [详细]
    • 特比萘芬甲涂剂治疗甲癣有效性评价
      特比萘芬甲涂剂治疗甲癣有效性评价
      目的 评价特比萘芬甲涂剂对甲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特比萘芬甲涂剂对120例经实验室真菌检验确诊的甲癣病趾及周边5 mm内皮肤进行涂拭,连续用药12周。结果 安慰剂、浓度为10、50及100 g/L的特比萘芬甲涂剂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0、16.67%、56.67%、66.67%。药物浓度为... [详细]
    • 自拟清肺汤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疗效观察
      自拟清肺汤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疗效观察
      寻常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毛囊口小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毛囊堵塞,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及嗜脂孢子菌繁殖,分解皮脂,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女性迟发性(≥25岁)痤疮的产生更与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作者... [详细]
      • 共 260 页
      • 首页
      • 上一页
      • 上5页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下5页
      • 下一页
      • 末页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