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血液病学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规范抗血栓治疗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规范抗血栓治疗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植入支架后,在支架内发生血栓性病变,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可分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在支架置入后24 h内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在支架置入后24 h至1个月内发生;慢性支架内血栓:在支架置入1个月以后发生[1,2]。结合本患者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及冠脉... [详细]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评估其危险因素。 方法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6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APTT、PT、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及D二聚体(Ddmer)水平;并... [详细]
    • 一种总体止血能力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总体止血能力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机体止血功能增强会导致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形成趋向。造成高凝状态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血管功能和凝血成分改变、抗凝血功能缺乏或凝血因子突变(导致凝血功能增强)、凝血因子水平获得性升高和/或纤溶活性减低。但其基本变化是止血功能增强。虽然评价止血的试验方法众多,但在现行的试验类型当中,没有一个单独的止血试验... [详细]
    • 140例牙龈自发性出血的诊断与应急治疗
      140例牙龈自发性出血的诊断与应急治疗
      牙龈出血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到轻微刺激如刷牙,进食,吮吸等时即出血,这种出血多能自行停止,出血量较少;另一种情况是在无任何刺激时自发性出血,出血量较多,无自限性。前者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后者常系局部因素或/和全身因素引起。在临床上尤其是急诊接诊的牙龈出血患者中,大多数患者为牙龈自发性出血。本文将就... [详细]
    • 成分输血用于产后 DIC
      成分输血用于产后 DIC
      目的 报告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后DIC的疗效。方法 产科DIC患者3例,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制定成分输血等综合治疗方案,合理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小剂量肝素等,检测出凝血功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例产科DIC患者应用成分输血、小剂量肝素等治愈2例,围产儿存活2例。结... [详细]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53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恶性肿瘤25例,良性肿瘤28例。研究组术前、术后1 h、24 h、3 d、7 d分别采血,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 [详细]
      • 共 324 页
      • 首页
      • 上一页
      • 上5页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下5页
      • 下一页
      • 末页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