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血液病学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 EDTA—K2抗凝剂引发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
      EDTA—K2抗凝剂引发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
      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ICSH)1993年推荐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此抗凝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抗凝效果满意,已得到临床的广泛使用。但EDTA盐偶... [详细]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1932年Lewis提出这一命名后沿用至今。据统计约有40%以上晕厥属于VVS,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导致诊断、治疗相对比较困难,近年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其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详细]
    •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管导管广泛用于临床,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 2.5万例[1],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年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5亿次,中心静脉导管>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20万次,约40%与各种血管导管相关,特别与非隧道化... [详细]
    • 腹水回输新技术
      腹水回输新技术
      腹水浓缩回输是将腹水通过半透膜浓缩处理后回输静脉可减少腹水,减轻水钠潴留。回输的腹水蛋白还可以提高血浆蛋白浓度,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对大量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对16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机腹水超滤过后浓缩回输静脉治疗32例,... [详细]
    • 去白细胞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去白细胞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ICU收治需输血治疗危重患者354例,其中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184例,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共170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 结果 普通悬浮... [详细]
    • Rh抗体致肿瘤患者输血反应1例
      Rh抗体致肿瘤患者输血反应1例
      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Rh抗体主要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与Rh抗原的分布频率、抗原性强弱、受免疫刺激的次数、机体本身的免疫敏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就E抗原和c抗原而言,两者分布频率均为1/4左右,但E抗原免疫原性要强于c抗原[1],抗E抗体出现频... [详细]
      • 共 324 页
      • 首页
      • 上一页
      • 上5页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下5页
      • 下一页
      • 末页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