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科
-
-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降低妇科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全面分析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上,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血标本的采集,比较2011年1~6月(实施CQI前)和2011年7~12月(实施cQI后)采集的1 580份和1 680份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发生... [详细]
-
-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消毒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了解,配合临床治疗方案,... [详细]
-
- 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AS) 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特点为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从病理机制层面阐述,其机制尚不明确,包括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而“内皮损伤反应学说”是近几年来倍受重视的一种学说,且开始占主导地位。AS的结果是血管壁的慢性炎性反应,是对损害的... [详细]
-
- 循证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 [详细]
-
-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
-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遵循常规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以整体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效率、死亡率、患者满意程度及干预前后的 SGRQ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详细]
-
- NT-proBNP的临床相关因素
- 由于近几年NT-proBNP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故针对NT-proBN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多项研究显示:NT-proBNP升高是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的最强独立因素[1]。虽然目前已有相关指南对NT-proBNP作为心衰诊断、治疗和预后指标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定量阐述,但仍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