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科
-
- 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酮替芬在哮喘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48),给予两组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感染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加以沙丁胺醇治疗,而治疗组加以酮替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96... [详细]
-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
- 目的:对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例,采用口服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临床效果、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详细]
-
- 浅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
-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提高糖尿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40例糖尿病患血脂检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同时期正常人40例血脂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将40例糖尿病病患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通过血脂检验分析两组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详细]
-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详细]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详细]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其中33例脑梗死前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对照组;其余32例为脑梗死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小时和治疗后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