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科
-
- 山豆根致大鼠肝损伤外周血microRNA早期变化特征研究
- 目的探讨山豆根致肝损伤外周血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早期变化特征,寻找肝损伤早期外周血miRNA标志物。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山豆根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山豆根水煎液12g/kg(2mL/100g)和等容量蒸馏水灌胃。于给药3、7、14、28天和停药后28... [详细]
-
- 临床极罕见的马蹄肾并肾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 目的 提高对马蹄肾并肾母细胞瘤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马蹄肾并肾母细胞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发现腹部肿物6d入院,无明显消化系和泌尿系症状,生命体征正常,消瘦明显,CT检查示左上腹腹膜后巨大肿物,未见左肾.按腹膜后巨大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 [详细]
-
-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目的 观察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 ~5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 ~5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185例的临床资料.93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组),92例采用微创穿刺... [详细]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已在越来越多医院开展,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且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检测结果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及早并准确区分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者和应答不佳者,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改善预后.本文对HB... [详细]
-
- 肝脏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 目的:探讨肝脏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取精准肝脏切除手术,对照组采取非规则性肝脏切除,评价两种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为94... [详细]
-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研究
-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查和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临床上以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腹胀、口干等为主要表现。在临床检验上则以肝功检查和免疫检查为主。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