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高泌乳素血症的成因及辨证思路

    发表时间:2009-11-05  浏览次数:743次

    作者:胡翠芳,徐妙燕    作者单位: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 余杭 311106;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妇保院

    【摘要】 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发病机理是肝郁及肾、肝肾精血亏虚,气血逆乱,血不循常道下注血海为月经,而随肝气上逆乳房为乳汁,即出现闭经溢乳。肝火上冲或气血大虚都可形成本病。治疗中多用疏肝、清肝之剂。

    【关键词】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TCM Reasons and Differentiation Thoughts of Hyperprolactinemia

      Hu Cuifang,Xu Miaoyan

      TCM Hospital of Yuhang District,Hangzhou City,Zhejiang Province(311106)

      Abstract: Hyperprolactinemia is mainly related with dysfunctional liver,spleen and kidney;the mechanism is liver depression concerning kidney,deficient essence blood of liver and kidney,reversed blood and Qi,blood not in normal channel lowering to bloodsea for menstruation,but upper flowing to breast with liver Qi for latex,i.e.close menstruation and spilling breast.Liver heat uprush or very deficient Qi and blood can cause the disease.The treatment is mainly to dredge and clear liver.

      Key words: hyperprolactinemia;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泌乳素(PRL)异常升高,临床上出现月经量少,稀发,甚至闭经,伴溢乳,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祖国医学虽无此疾病名称,但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头痛、头晕、闭经、月经不调、乳泣、阳萎、少精、不孕等范畴,其病因复杂,病情顽固难愈,历代医学无专题论述,但在中医文献中却有类似记载。如王旭高医案中就有关于对此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之记载,开创了中医治疗闭经溢乳综合征之先河。《医学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产后乳汁暴涌不止者,乃气血大虚。”《胎产心法》云:“肝经怒火上冲,故乳胀而自溢。”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宰机体的寿夭否泰。肾的精气充盛,则人的生殖功能正常,肾的精气虚弱则性功能减退,阳萎、不射精、少精、月经稀少、闭经、不孕等。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肝肾同源;肾精亏,则肝木失于涵养,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不能下注胞宫为月经反而上逆为乳汁,从而导致溢乳、闭经。脑为奇恒之府,正常情况下肾精足则脑海充,清气上扬,而浊气不降,气血逆乱,瘀血阻窍,搁于奇恒之府,则出现头痛头晕,所以,肾虚精亏,肝失条达,气血失和,瘀血内阻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基本病因。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肝气郁结或肝经湿热或怒气上冲,则气血逆乱,不循常经反随肝气上入乳房,化为乳汁。肝肾同源,肾虚肝旺不能条达疏泄,脾虚失运,水湿积聚,阻滞胞脉均致气血失和,血不能下注胞宫,反而上逆为乳汁。可见肝失条达,肾亏脾虚,气血瘀滞,以致气血逆乱是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本病肾虚、肝郁、脾虚三者并存,且相互影响,其病机主要是湿、痰、郁、瘀。月经的调节又取决于肝,肝藏血,主疏泄,故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机理是肝郁及肾、肝肾精血亏虚,气血逆乱,血不循常道下注血海为月经,而随肝气上逆乳房为乳汁,即出现闭经溢乳。肝火上冲或气血大虚都可形成本病。临床上主要见于脾肾阳虚、肝肾亏损或气血虚弱,以致冲任失调,亦见于肝郁气逆或阴虚胃燥者。经乳同源,乳汁为精血所化,肝经郁火,火热旺盛则乳汁外溢,肾气虚则不能固乳,是以乳汁自流。

      2 临床辨证      (1)温补肾阳,活血化瘀之温阳化痰汤:鹿角胶、淫羊蒮、皂角刺各10g,熟地、炒白术、川贝、川芎、桃仁、炒麦芽各15g,巴戟天、牛膝、枸杞子各9g。(2)行气解郁、活血归经之加味逍遥散:当归、柴胡、白术、茯苓、薄荷、香附、青皮各9g,白芍15g,麦芽60g。(3)清肝火、解肝郁之清肝补肾汤:丹皮9g,山栀12g,柴胡6g,当归12g,青皮6g,生地18g,黄精12g,仙灵脾12g,补骨脂12g,穿山甲9g。(4)通经止乳汤:补肾疏肝,潜阳通经:生地18g,石菖蒲15g,远志、菟丝子各12g,牛膝、当归各9g,紫石英30g,生麦芽30g,丹参15g。(5)补肾益精,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抑乳胶囊:鹿角胶、肉苁蓉、威灵仙、郁金等。

      3 体会      肾对生殖功能的调整是遵循脑—肾—冲任—胞宫这条轴线进行,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生理功能调节。而综合各家观点,以及本人的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本虚即肾虚,标实即肝郁化火为多见,治疗中多用疏肝、清肝之剂,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等,症状改善后当补肾治本,偏阳虚者温补肝肾为主,代表方二仙汤加减;偏阴虚者以滋肾柔肝为主,代表方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当然中医离不开辨证论治,必要时,健脾燥湿,豁痰通经,苍附导痰丸或活血化瘀等等,并随症加减。

        高泌乳素血症不是单纯性疾病,是多种原因所致疾病的综合征,必须借助西医先进的诊疗设备,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秀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1):26.

      [2]李小平.仙麦汤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86例[J].福建中医药,1996,27(5):27.

      [3]程泾.月经失调与中医周期疗法[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6:14.

    ↑上一篇: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下一篇:不同碘摄入水平与人群甲状腺疾病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