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肥胖症致死亡血流变异常改变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3-19  浏览次数:648次

      作者:刘华伟   【关键词】  肥胖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致死率逐年上升。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提出了一个免疫学、生物精神病学与生物心理学、心血管病与癌症之间的联系。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测试,给内科、外科医生提供了新的工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体重122kg,因浮肿伴食欲不振7天来我院就诊。晨起为重,疲乏无力,无少尿,肉眼血尿,无心慌、头痛、头晕。发病以来,睡眠较多,体力下降。查体:BP 120/90mmHg,精神不振,呈嗜睡状态呼吸,不规则鼾音,眼睑浮肿,口唇发绀,胸壁增厚,心率75次/min,其他基本正常。辅助检查:WBC 6.5×109/L,N 0.78,L 0.22,Hb 175g/L。由于患者比较胖,对其进行血流变检测(血流变仪为北京中勤世帝公司生产的R 80),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略)

      通过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流变测试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的2倍,有高脂血倾向,属中度异常。遂对其进行紧急处理,终因就诊时间太晚,于当天下午突然呼吸停止,死亡,经诊断为肥胖症。

      2  讨论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流及其组成成分和血管流变性的一门科学,研究血液流变学对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血流变性质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黏度为主要因素。可以说,很多疾病或机体功能紊乱,不论病因如何,只要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恶化,则必然经过一个或数个血液流变特性指标,特别是血液黏滞因素变异的阶段。血流变性质的异常可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造成这一异常现象的病症可为红细胞增多症、癌症、糖尿病、遗传或免疫异常、休克中毒等,致病原因则有感染、发热、情绪与体力应激、食谱的异常、变态反应及创伤等。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溶血性贫血、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均可导致血流变的异常改变。

      肥胖症是近年来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杀手,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患者如果早期进行血流变检测,提供一定的预报性材料,甚至在尚无临床症状时,就可以在血流变参数上反映出来。同时,及时进行预防治疗,对病情有一定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要提醒大家,对于一些肥胖患者及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建议做一下血液流学变检测,以防止发生意外。纠正血液流变学特性异常的手段可以作为某些心血管疾病或血液病的治疗方法,如降低血液黏度、血液稀释、采用降低血纤维蛋白原的药物、降低红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性、对抗血纤维蛋白的形成等。同时,对于研究药物对血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疗效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上一篇: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下一篇:糖尿病并重症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处理与胰岛素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