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脂连素水平与冠心病关系探讨(附13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4-23  浏览次数:627次

      作者:赵斌,陈宽林

      作者单位: 210006 江苏南京,南京秦淮医院内科  210029 江苏南京,江苏职工医科大学临床教研室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连素水平差异,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空腹血浆脂连素水平(共25例,其中冠心病组―简称C组13例,正常对照组―简称N组12例)。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浆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脂连素水平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脂连素;冠心病

      研究发现,脂连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为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连素水平与正常人血浆水平差异,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25例血浆脂连素水平,就其之间水平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5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冠心病组(C组)13例,正常对照组(N组)12例。C组13例为同期住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57岁,病程5~15年,平均(11.2±6.5)年,并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合并症。N组12例为体检健康人员,年龄35~55岁,平均42岁。

      1.2 方法 抽取晨7∶00空腹肘静脉血,EDTA抗凝,立即分离血浆,EP管-40℃保存待检。所有检测均采用ELISA法双孔检测,取均值统计分析。

      2 结果

      C组血浆脂连素水平:(14.40±6.85)mg/L,N组血浆脂连素水平:(17.25±5.91)mg/L,C组血浆脂连素水平明显低于N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脂连素是一种脂肪细胞起源的血浆蛋白,其氨基酸的组成与胶原及补体成分具有同源性[2]。研究发现,脂连素具有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如对抗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并促进多种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脂连素的表达及血浆水平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人体内多种组织、尤其是脂肪组织可以分泌脂连素,而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血浆水平下降明显,可能是该类患者易患冠心病的因素之一。

      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连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这与有关结果一致[1],说明其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多种因素如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等可以促进其表达,而肾上腺皮质激素、IL-6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对糖尿病、肥胖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可能会达到很好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当然,其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Ouchi N, Kihara S, Arita Y, et al. Novel modulator for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adipocyte-derived plasma protein adiponectin.Circulation,1999,100(25):2473-2476.

      2 陈宽林,林哲章.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医学综述,2004,10(3):181-182.

      3 Motoshima H, Wu X, Sinha MK, et al.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diponectin secretion from cultured human omental and subcutaneous adipocytes:effects of insulin and rosiglitazone.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87(12):5662-5667.

    ↑上一篇: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波动性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