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瘤的机制

    发表时间:2010-04-29  浏览次数:536次

      作者:徐春 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雌激素对大鼠垂体Pit1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瘤的发病机制。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去势手术后分2组:(1) 对照组(C组,n=16)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2) 雌激素组(E组,n=16):皮下植入含有乙稀雌酚的硅胶管。分别于用药第2、4、6、8周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PRL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Pit1 mRNA在各组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在用药第2、4、6、8周,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重量、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均逐渐增高,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与大鼠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13,P=0.01)。结论 雌激素刺激垂体组织表达Pit1基因, Pit1在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发病机制 大鼠 催乳素瘤 雌激素 Pit1

      雌激素是垂体催乳素(PRL)细胞增生和PRL基因表达强有力的刺激因子,雌激素作用于垂体PRL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引起PRL的分泌和PRL细胞的增生,最终形成PRL瘤。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何种途径或与何种因子共同作用导致PRL的分泌和PRL细胞的增生?最近研究发现,在PRL基因的近端启动子和远端增强子存在Pit1特异性的结合部位,PRL基因的正常表达需要Pit1蛋白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的协同作用[1,2]。本研究通过分析Pit1基因在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对垂体PRL细胞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大鼠PRL瘤的制备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20~150g,腹腔内注射10%水合氯醛50~80mg/kg,大鼠完全麻醉后,常规消毒,于背部腰椎两侧做长约2~3cm的纵形切口,暴露腹腔,结扎子宫,切除卵巢,并逐层缝合。于其背部中线尾骨上约3cm偏左处作一约1cm长纵形口切,并游离皮下组织,随机将一含有乙稀雌酚20mg的硅胶管(长2cm,内径1.5mm,外径2.41mm)或空白硅胶管植入皮下。全部动物分2组:(1) 对照组(C组,n=16)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2) 雌激素组(E组,n=16):皮下植入含有乙稀雌酚的硅胶管。分别于用药第2、4、6、8周用乙醚麻醉大鼠,心脏穿刺取血分离血清于-70℃保存,打开颅骨,摘下垂体,称重后将一半冻于液氮中,一半放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

      1.2血清PRL水平的测定

      大鼠血清PRL放免测定的抗原和抗体由National hormon and pltuitary program(NHPP)公司惠赠。用氯胺T法标记催乳素抗原,灵敏度为0.54ng/ml,批内CV为6.8%,批间CV为8.7%。

      1.3垂体组织中Pit1 mRNA表达量的检测

      1.3.1总RNA的提取 垂体组织15~30mg,用异硫氢酸胍一步法提取,RNA提取试剂盒(Trizol)购自GIBCORL公司。计算RNA含量(1 OD280=40μg/ml)。

      1.3.2模板cDNA的合成 总RNA 2μg中加入OligdT 0.5μg,置于70℃预变性5min,然后在冰浴中,依次加入以下反应物:5×Buffer 4μl,10×dNTP 2μl,RNasin 20U(购自Promega公司),AMV 10U(购自Promega公司),反应总体系为20μl。于42℃ 1h,98℃ 5min灭活反转录酶,RT产物于-20℃保存。

      1.3.3目的基因的扩增(PCR) Pit1基因的上游引物为5'CACCTCGGCTGATACCTTT3',下游引物为5'GTTTGCTCCCACTTTTTC3'[3],扩增产物为616bp。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依次加入10×Buffer 2.5μl,2.5×dNTP 3μl,引物(上游和下游各)20pmol,逆转录产物0.5~3μl和无菌去离子水,混匀,加液体石腊油覆盖,进行PCR扩增反应。98℃ 10min预变性后在88℃下 加Taq酶(1U/管),以βactin做内对照,上游引物为5'CGTTGACATCCGTAAAGA3',下游引物为5'AGCCACCAATCCACACAG3'。于94℃变性 1min,56℃退火1min,72℃延伸1.5min。

      1.3.4PCR产物的检测 制备1.5%的琼脂糖凝胶,含溴化乙啶0.5μg/ml,PCR产物与载体缓冲液比例为6∶1,在70V恒压电泳20min,于UVP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样本灰度值,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计算相对含量。

      1.3.5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差异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两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结果

      见图1。

      2.1大鼠垂体重量的比较

      在用药2、4、6、8周,C组大鼠垂体重量分别为(14.2±1.8)mg、(15.7±1.7)mg、(14.4±2.0)mg和(13.0±1.6)mg,无明显差别(F=1.61,P=0.239);E组垂体重量分别为(21.5±3.2)mg、(30.6±3.1)、(45.5±8.7)mg、(74.1±8.4)mg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统计学差别(F=53.055,P<0.001)。在用药2、4、6、8周,E组垂体重量均分别高于C组,具有统计学差别,t值分别为5.934、8.381、6.997和14.225,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和<0.001。

      2.2大鼠血清PRL水平的比较

      在用药2、4、6、8周,C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分别为(18.3±5.1)μg/L、(23.6±7.0)μg/L、(22.4±4.5)μg/L、(25.9±8.8)μg/L 无明显差别(F=0.939,P<0.001);E组血清PRL水平分别为(152.4±65.1)μg/L、(791.9±124.1)μg/L、(2235.9±229.0)μg/L、(4622.8±712.6)μg/L,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统计学差别(F=108.518,P<0.001)。E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均分别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别,t值分别为4.109、12.363、19.382和12.901,P值分别为0.006、<0.001、<0.001和<0.001。

      2.3Pit1 mRNA在垂体组织中表达水平的比较

      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TPCR产物,以大鼠脂肪组织做阴性对照,E组和C组标本在616bp处均有清晰的带型,说明Pit1 mRNA在两组大鼠垂体组织中均有表达,见图2。

      在用药2、4、6、8周,C组大鼠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分别为0.8±0.4、1.0±0.4、1.2±0.4、(血清PRL水平、垂体重量以及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 0.8±0.4,无明显差别(F=0.870,P=0.484)。E组Pit1 mRNA水平分别为1.4±0.4、2.6±0.1、3.4±0.2、5.5±0.4,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别(F=123.850,P<0.001)。在用药2、4、6、8周,E组Pit1 mRNA水平均分别高于C组,具有统计学差别,t值分别为2.504、7.735、10.371和16.726,P值分别为0.046、<0.001、<0.001和<0.001。

      2.4Pit1 mRNA水平与血清PRL值的关系

      E组大鼠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与大鼠血清PRL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4(P=0.01)。

      2.5Pit1 mRNA水平与大鼠垂体重量的关系

      E组大鼠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与垂体重量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3(P=0.01)。

      3讨论

      Pit1蛋白是POU ( Pit1,Oct1,Oct2 and Unc86的缩写)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垂体特异的转录因子。对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PRL细胞以及促甲状腺素(TSH)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增生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5]。有报道Pit1基因在人垂体PRL瘤和GH瘤中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提示Pit1对人垂体GH和PRL腺瘤细胞分化和增生具有一定的作用[6]。本研究发现,在雌激素诱发大鼠PRL瘤的过程中,大鼠垂体组织Pit1 mRNA水平逐渐增高,Pit1的表达量分别与大鼠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Pit1与大鼠垂体PRL基因的表达和PRL细胞的增生密切相关。

      Pit1的表达受性激素的调节。雄性大鼠去势后,垂体组织的Pit1 mRNA水平明显下降,补充生理剂量睾酮可以阻止其下降[7]。本研究用去势的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垂体PRL瘤组织Pit1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说明雌激素刺激垂体组织Pit1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研究发现,雌激素直接刺激Pit1 mRNA的表达,双氢睾酮(DHT)则不具备这一作用,提示雌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影响Pit1基因的表达。

      有学者分析Pit1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在人PRL瘤中的表达,发现80%的PRL瘤表达Pit1基因,94%的PRL瘤表达雌激素受体基因,其表达局限于PRL细胞中,提示Pit1和雌激素受体在PRL瘤的分化和发展中起协同作用[8]。在雌激素诱发大鼠PRL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需要雌激素受体和Pit1的共同作用。我们曾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在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Pit1在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这些结果提示,雌激素刺激垂体组织表达雌激素受体以及Pit1基因是雌激素诱发大鼠高PRL血症的机制之一。

      结论: 雌激素刺激垂体组织表达Pit1基因,Pit1在PRL基因的表达和PRL细胞的增生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Ying C,Lin DH,SarkarDK etal. Interaction between estrogen receptor and Pit1 protein is influenced by estrogen in pituitary cells[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1999,68(34):145150.

      [2] Diamond SE,Chiono M,GutierrezHartmann A.Reconstitution of the protein kinase A response of the rat prolactin promoter: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distinct Pit1 isoforms and functional interaction with Oct1[J].Mol Endocrinol,1999,13(2):228232.

      [3] Lee BJ, Kim JH, Lee CK,et al.Changes in mRNA levels of a pituitaryspecific transacting factor,Pit1,and prolactin During the rat estrous cycle.Eur J Endocrinol[J].1995,132(6):771776.

      [4] Asa SL,Ezzat S.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pituitary cytodifferentiation[J].Pituitary,1999,1(34):159168.

      [5] Osamura RY,Egashira N,Miyai S,et al.Molecular pathology of the pituitary.Development and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s[J].Front Horm Res,2004,32:2033.

      [6] Kobayashi I,Oka H,Naritaka H,et al.Expression of Pit1 and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mRNA in human pituitary adenomas: difference among functioning,silent,and other nonfunctioning adenomas[J].EndocrPathol,2002,13(2):8398.

      [7] GonzalezParra S,Chowen JA,GarciaSegura LM,et al.In vivo and in vitro regulation of pituitary transcription factor1 (Pit1) by changes in the hormone environment[J].NeuroenDocrinology,1996,63(1):315.

      [8] Sanno N,Teramoto A,Matsuno A,et al.Expression of Pit1 and estrogen receptor messenger RNA in prolactinproducing pituitary adenomas[J]. ModPathol,1996,9(5):526533.

      [9] 徐春,李江源,黄兆坚.雌激素受体基因在乙稀雌酚诱发的大鼠泌乳素瘤中的表达[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1):4750.

    ↑上一篇: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下一篇: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的表达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