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4  浏览次数:747次

      作者:何冬娟 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糖尿病

      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比例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无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称为无症状菌尿(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ASB)。为探讨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主要危险因素、菌群分布及临床特点,作者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部分糖尿病患者和同期体检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268例(ASB阳性 68例,ASB阴性 200例),年龄45~75岁。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260例,年龄43~72岁。OGTT试验正常。排除标准:症状性尿路感染、妊娠、近期住院手术治疗或进行尿路侵袭性操作。无症状菌尿的诊断标准:2次随机尿检白细胞数≥10/HP,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3];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有明确高血压史;糖尿病肾病(DN):为2次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RE≥20μg/min,根据排泄率可分为四组:尿白蛋白正常组(UARE<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 ≤UARE<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UARE≥200μg/min),终末期肾病组[UARE≥200μg/min,并有肾功能异常(BUN>7.14moml/L和Cr>115.0umol/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眼底镜或眼底荧光素造影来诊断,并根据眼底病变情况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背景期病变组、增殖期病变组;高脂血症: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总胆固醇(TC)≥6.0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 mmol/L;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肢端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有神经肌电图异常。大血管疾病:包括至少有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中1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询问年龄、糖尿病患者病程、近1年尿路感染史;测SBP、DBP、计算体重指数(BMI)、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行尿常规及病原微生物培养、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金标法测定HbA1c、COD-PAP法测定TC、GPO-PAP法测定TG、酶法测定LDL-C、BUN、Cr;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眼底、心电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经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无症状菌尿发病率为25.4%(68/268),而正常对照组6.2%(16/2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型糖尿病无症状菌尿与糖尿病相关变量的比较见表1。根据UARE分组,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组发病率在尿白蛋白正常组12%(17/140),微量白蛋白尿组27%(12/44),大量白蛋白尿组38%(20/52),终末期肾病组 59%(19/32),四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无视网膜病变组 16.4 %(21/128),背景期病变组27%(25/90),增殖期病变组44 %(22/50),三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68例2型糖尿病伴有无症状菌尿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培养结果26例阳性(菌落计数>105cfu/ml),阳性率38.2%。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占54%(14/26),金黄色葡萄球菌19.2%(5/26),肺炎克雷伯菌11.5%(3/26),肠球菌7.6%(2/26),铜绿假单胞菌3.8%(1/26),变形杆菌3.8%(1/26)。表1 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与糖尿病相关变量的比较(略)

      3 讨论

      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ASB大多为一良性过程,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等严重尿路感染疾病。目前有关糖尿病伴ASB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是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等因素影响单核细胞迁移使细胞素、化学趋化因子发生减少、尿道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导致抵御感染能力下降[1,2]。

      本组资料显示: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ASB的发病率为25.4%,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与Nakano等[3]报道的27.9%相似。提示与糖尿病合并ASB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既往尿路感染史、大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根据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的加重,糖尿病患者伴ASB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ASB组有聚集现象,提示ASB可能是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女性2型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2],无论从发病机制或其与慢性并发症间的相关性均提示对患者积极进行血糖、血脂等的控制,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尿蛋白,全面调整机体免疫能力,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对预防ASB可能有减少发病率的作用[4]。本组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中38.2%清洁中段尿标本培养阳性与国外的40%相似[5],病原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球菌,与非糖尿病无症状菌尿的细菌谱相似。容易肠杆菌感染的可能原因为大肠杆菌对患者的尿道上皮细胞有很强的黏附力有关。由于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是导致急性肾盂肾炎和肾功能恶化的高危因素,许多美国学者建议按照症状性UTI治疗ASB,而欧洲学者则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治疗的临床疗效存有疑问;因此,在欧洲,糖尿病合并ASB是不作处理;在我国,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菌尿女性是否治疗尚无统一意见,但如有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肾及尿道畸形等复杂因素或进行尿路侵袭性操作(膀胱镜检查和导尿术等)则可根据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监测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滥用抗生素,不宜长期用药或预防性用药,以免正常菌群失调,诱发真菌感染[6]。

      【参考文献】

      1 Geerling S E, Meiland R, Hoepelmn I 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a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01,145(38):1832~1836.

      2 Geerling S E, Stolk R P, Camps M J, et al . Asymptomatic bacteria may be considered a complication in women with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0,23(6):744~749.

      3 Nakano H ,Oba K, Saito Y, et al . Asymptomatic pyuria in diabetic women. J Nippon Med Sch,2001,68(5):405~410.

      4 韦建琪,杜敏,张新菊,等.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873~875.

      5 Mendoza T ,Garcia R M ,Lafourcade M ,et al . Asymptomatic bacteria in type2 diabetic women. Rev Med Chil ,2002,130(9):1001~1007 .

    ↑上一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高甘油三酯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