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18  浏览次数:679次

      作者:俞娉 吴佳丽 李利 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关键字: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主要目的。为了评价格列吡嗪控释片(商品名瑞易宁)在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本文对一组联合用药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诊断均符合WHO 1999年的诊断标准[1],目前接受中等剂量的磺脲类药物(格列齐特160~240mg/d、格列吡嗪15~25mg/d或格列喹酮90~150mg/d)治疗,并联合应用双胍类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但血糖仍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心肺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1.2 方法

      入选的所有患者均停用原磺脲类药物,改为早餐前服用瑞易宁,起始剂量为5mg/d,若血糖控制不满意,可逐渐增加瑞易宁的剂量,每1~2周增加5mg/d,最大至15mg/d,治疗8周。治疗期间坚持饮食控制,已联用的双胍类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的剂量维持不变。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治疗前及治疗8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胰岛素(FINS及PINS)、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血糖、HbA1C、TC、TG、胰岛素分别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美国DPC公司IMULTE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药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2周FPG及2hPG均开始下降(P<0.05),至治疗4周后下降更显著(P<0.01),见表1。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bA1C.TG均有明显下降(P<0.01),FINS及PINS未见增高,见表2。表1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略)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表2 治疗前后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变化 (略)注:与治疗前比△P<0.05,△△P<0.01

      2.2 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在治疗观察期间仅有1例发生胃部不适,未发现低血糖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严格控制高血糖、血脂异常可明显减少并延缓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会遇到有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尽管在每日2~3次口服磺脲类药物基础上联合双胍类及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因服药方法繁琐,不确定,致使血糖不稳定,对血糖的控制极为不利[2]。

      格列吡嗪是临床应用较广的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肝糖分解,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而达到快速降血糖的作用[3]。其控释片利用先进的控释技术,使格列吡嗪能保持24h持续匀速地向胃肠道释放而改变传统的药代动力学[4],达到每日仅需1次服药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文观察了一组在较长时间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及时换用瑞易宁治疗后,血糖控制有明显的改善,HbA1C也有下降,且服药依从性强,安全性较好,易被患者接受。在血糖控制的同时,更能降低TC、TG,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5],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WHO Dept of Noncommunieable Disease Surveyllance Genevq 1999.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与分型.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 Jonsson A,Chan JC,Rydberg T,et al.Effect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oral glibenclamide and glipizide in Caucasian and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Eur 5 Clin Pharmacol,2000,56(9~10):711.

      3 陈新谦. 新编药物.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2~614.

      4 Chang M. Kourides I,Canovatchel W,et al.Pharmacokinetice and pharmacodynamice of extended-release glipizide GITS compared immediate-release glipizid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Pharmacol,2002,42(6):651~657.

      5 UKPDS Group:Tight blood pressa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I diabetes.BMJ,1998,317:713~720.

    ↑上一篇:PDCD5基因在初诊Graves病患者PBMCs中表达情况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瑞立达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