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徐州地区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初探

    发表时间:2010-06-13  浏览次数:613次

      作者:胡浩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 目的 测定徐州地区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并对其相关因素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骨密度改变及骨质疏松机制。方法 应用双能X线DEXA测定68例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腰椎(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骨质疏松组(DM-1)和并发骨质疏松组(DM-2),测定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体重指数(BMI)。结果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较健康者显著下降(P<0.05或P<0.01);DM-2组病程、BMI、HbA1c、UAER与DM-1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BMI低,血糖控制不良及肾脏损害时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可降低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1],但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的影响仍有争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2007年在我科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设为糖尿病组(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60.4±10.3)岁,BMI(23.1±3.6),根据骨密度测定又分为无骨质疏松组(DM-1)和并发骨质疏松组(DM-2),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1997年国际骨质疏松会议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0例,年龄(57.9±11.6)岁,BMI(22.1±3.9),均为我院男性健康体检者,无肝、肾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史。所有患者均排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疾病,观察半年内无服用钙剂、维生素D及影响钙、磷、激素的药物史,无骨质疏松家族史。

      1.2 方法 记录年龄、病程、BMI等一般情况。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L2-4)、右侧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微柱亲合层析法测定;空腹C肽(FC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比较 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6.4%(7/40),糖尿病组为38.6%(26/68)。 与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患者L3、 L4、 Neck、Ward′s区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见表1。

      2.2 DM-1组与DM-2组间年龄、BMI、病程、FPG、HbA1c、FCP、UAER 比较 与DM-1组相比,DM-2组患者病程较长,BMI显著降低,HbA1c升高(P均<0.05),其UAER也显著增加(P<0.01)。而FPG、FCP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表1 糖尿病组、对照组的骨密度比较表2 DM-1组与DM-2组间年龄、BMI、病程、FPG、HbA1c、FCP、UAER的比较与DM-1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人的骨量在30~35岁达峰值,一般在40岁以后开始发生生理性丢失,以后随年龄增加,骨量逐渐丢失,骨密度逐渐降低,本实验选择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了峰值骨量及雌激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DEXA测定患者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其精确性和敏感性均优于既往测定方法。男性不受绝经的影响,骨质疏松发生与年龄变化有关,多发生在60岁以上中老年人,如果男性有2型糖尿病,则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影响到骨代谢可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2]。本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发生率在对照组为16.4%,糖尿病组为38.6%,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男性2型糖尿病易发生骨质疏松。我们还发现,男性2型糖尿病的骨密度下降的程度各部位不同,以L3、L4、Neck、Ward′s区最明显,这与大多数研究报道一致,说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丢失以松质骨为主。

      BMI是反映肥胖程度的一个指标,肥胖影响骨峰值并对骨有保护作用[3]。本研究显示,B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BMI较低者易发生骨质疏松,而且病程长者BMI也较低。此外,并发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明显增高(P<0.05),而FPG、FCP较无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HbA1c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本研究显示其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提示高血糖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Jnaba等[4]报道骨ALP、1,25—二羟基胆骨化醇引起骨钙素增量反应同HbA1c呈负相关,高血糖能损害成骨细胞,降低成骨细胞对1,25—二羟基胆骨化醇的反应性,显示血糖控制不良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Majima等[5]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发病的前两年HbA1c与外周组织骨密度呈负相关,提示早期控制血糖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肾脏与机体骨代谢也密切相关,其合成分泌1,25—二羟基胆骨化醇,调节钙、磷等重吸收,肾脏病变1,25—二羟基胆骨化醇合成减少,从而使肠、肾小管钙的吸收下降,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增高,介导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6-7]。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UAER显著增加。

      本研究表明,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BMI较低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糖代谢紊乱及肾损害对骨代谢影响更突出,加速了骨量丢失,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在良好代谢控制,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同时,应尽早采取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Dominguez LJ, Muratore M, Quarta E, et al. Osteoporosis and diabetes [J]. Reumatismo, 2004,56(4):235-241.

      [2] 李 莉,刘英敏.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的初探[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1):23-26.

      [3] Korpelainen R, Korpelainen J, Heikkinen J, et al. Lifestyl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in lean women but not in normal and overweight wome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1222 women [J]. Osteoporos Int, 2003,14(1):34-43.

      [4] Jnaba M, Nishinzawa Y, Mita K,et al. Poor glycemic control impairs the response of biochemical parametets of bone formation and tesorption to exogenous 1,25-dihydroxy vitaminD3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Osteoporos Int, 1999,9(6):525-523.

      [5] Majima T, Komatsu Y, Yamada T, et al. De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the distal radius, but not at the lumbar spine or the femoral neck,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 Osteoporos Int, 2005,16(8):907-913.

      [6] Kanatani M, Sugimoto T, Fukase M, et al. Role of interleukin-6 and prostaglandins in the effect of monocyte-conditioned medium on osteoclast formation [J]. Am J Physiol,1994,267 (6 Pt 1):E868-E876.

      [7] 刘素荣,刘瑞霞,程益春,等. 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88-90.

    ↑上一篇: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价值
    ↓下一篇:糖尿病大鼠尿nephrin 的检测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