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血糖及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942次

    作者:徐芬娟 陆炜江    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存在早期(即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减退,引起高血糖特别是餐后高血糖[1]。那格列奈是一种新型非磺脲类促分泌剂,能促进胰岛素1相分泌,控制血糖[2]。本文以格列吡嗪为对照,观察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及早期胰岛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本科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37~70岁。入选标准[3]:符合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病程3个月以上;经饮食+运动治疗或饮食+运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满意;原用磺脲类或糖苷酶抑制剂者必须经至少4周的洗脱期。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期;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磺脲类药物过敏;8周内用过除二甲双胍、磺胺类、苷酶抑制剂三种药物以外的其他影响糖代谢的药物者。  1.2  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那格列奈治疗组(治疗组)和格列吡嗪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βMI、肝肾功能及血浆空腹血糖(FPG)、餐后0.5h血糖(0.5h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饮食、运动、二甲双胍不变的情况下,治疗组加那格列奈(北京诺华制药公司)60mg 3次/d开始(餐前服),根据血糖调整至240mg 3次/d;对照组加格列吡嗪5mg 3次/d开始(餐前0.5h服),根据血糖调整至10mg 3次/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5g葡萄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FPG、0.5hPG、2hPG、HbA1c,并用放免方法测同步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0.5h胰岛素(0.5h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LnI30/G30°,I30为餐后0.5h与0分胰岛素差值,G30为餐后0.5h与0分血糖差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

      2  结果       失访5例,最终完成观察83例。两组治疗后FPG、0.5h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hPG、2hPG、HbA1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NS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0.5h INS明显升高(P<0.01),2h INS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LnI30/G30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说明两药均有降血糖作用,但治疗组降餐后血糖作用及促进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对照组明显。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指标比较(略)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从本观察可看出,治疗12周后,那格列奈和格列吡嗪降低FPG作用相似,但那格列奈降低餐后0.5h、2h血糖较格列吡嗪稍强,治疗后那格列奈组较格列吡嗪糖化血红蛋白低,说明那格列奈较格列吡嗪降餐后血糖作用强。 两者对基础胰岛素释放均无促进作用,对负荷后胰岛素释放有促进作用。对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即LnI30/G30),那格列奈较格列吡嗪明显升高,说明那格列奈早期促胰岛素分泌功能强,而餐后2h胰岛素的升高那格列奈较格列吡嗪稍低,可能与那格列奈至胰岛素高峰前移有关。            那格列奈是促胰岛素分泌的氨基酸衍生物,其降血糖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作用于胰岛β细胞的位点不同, 那格列奈通过与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36kDa结合,促进膜上ATP敏感性钾通道关闭,膜去极化,Ca2+内流,导致胰岛素快速而短暂的糖依赖性释放[4],优先刺激1相胰岛素的分泌,不影响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或第2相胰岛素的分泌,降低早期餐后血糖,从而降低餐后和空腹血糖。传统的磺酰脲类降糖药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对餐后即时高血糖效果较差,易致低血糖反应,而那格列奈以其“快进—快出”机制不引起长期胰岛素释放,不加重β细胞负荷,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低血糖反应少。

     综上所述,由于那格列奈独特的作用机制,使之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不加重胰岛β细胞负荷,保护胰岛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那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临床内科杂志,2006,23:427.

      2 晓唐.2型糖尿病治疗新慨念:调节胰岛素分泌新模式.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附录3-1-3-4.

      3 Goldstein BG,Pans M,Rubin CJ.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masked,parallel-group assessment of simultaneous glipizide/metformin as second-line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at i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by a sulfonylurea.Clin Ther,2003,25(3):890~903.

    ↑上一篇: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35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