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知识教育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2-24  浏览次数:519次

      作者:王岚 裘秀菊 滕云 陆利绒 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知识教育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既往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其中,高血压是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1]。作者自2003年1至11月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2年糖尿病知识教育,观察血压、血糖控制效果及对大血管并发症(脑、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225例,入组的病人均符合ADA(1997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糖尿病,根据(WHO/ISH,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所有的病人均以自愿为基础,并能定期观察随访2年以上,进入研究,并由糖尿病专业护士和内分泌专科医生共同完成。

      1.2 方法

      (1)分组:225例病人随机分重复教育组117例和非重复教育组108例,教育前,均询问病史及生活习惯,详细查体记录。(2)测定采用经过核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BMI采用体重/身高2计算,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金标定量仪测定,血脂和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L-7300)测定。(3)治疗:所有的病人均根据其对疾病的认识、自我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并由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根据需要选择诺和灵胰岛素、诺和龙、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①严格控制:HbA1c<6.5%;②一般控制:6.5%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内教育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教育前一般情况比较

      非重复教育组108例,年龄(64.4±8.9)岁;病程(6.2±2.5)年;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0.9%(33/108);重复教育组117例,年龄(63.9±9.4)岁;病程(5.6±2.9)年;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1.1%(36/117)。两组在职业构成、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经济收入、体重指数(BMI)、教育前DKN积分、甘油三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2.2 经过2年的随访,非重复教育组与重复教育组患者DKN的积分、血糖、血压水平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再发生情况,见表1。表1 两组病人DKN、血压、血糖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略)

      2.3 各组别病人在2年随访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再发生情况比较 (1)非重复教育组病人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再发生率17.6%(19/108),重复教育组病人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再发生率12.9%(15/11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经过2年随访后病人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再发生率与血压和/或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在所有病人中,血糖和血压均严格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再发生率为0(0/225);血压严格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再发生率为8.9%(4/45);血糖严格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再发生率为18%(9/50);血压一般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再发生率为22.1%(21/95);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再发生率为血糖和血压均严格控制的病人<血压严格控制的病人<血糖严格控制的病人<血糖和血压均一般控制的病人。治疗前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30.6%(69/225),治疗后随访2年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5.0%(34/225)。(3)非重复教育组与重复教育组病人教育效果比较:随访2年,非重复教育组病人血糖严格控制率28.7%(31/108),重复教育组病人血糖严格控制率42.7%(50/11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重复教育组病人血压严格控制率22.2%(24/108),重复教育组病人血压严格控制率35.9%(42/11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重复教育组病人的DKN积分(48.7±17.6),低于重复教育组病人的DKN积分(72.1±14.9),两组间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3.1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目前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集结有关: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本研究中显示:经过2年的随访,血糖和血压达到严格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21),而血压和/或血糖未严格控制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和血压均相关;同时,发现2年的随访中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一般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严格控制血糖、一般控制血压的病人及血压、血糖均一般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增加,此3组病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高血压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血压的严格控制较血糖的严格控制对于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更重要。2年随访中血压和血糖均一般控制的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22.1%(21/95),与治疗前并发症的发生率30.9%(69/225)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减少相关。有研究表明,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存在强而连续的相关性,随着血压的升高,心脏和中风事件逐渐增加,收缩压升高10mmHg或舒张压升高4~5mmHg脑中风的发生率增加40%~50%[4]。

      3.2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病人血糖等代谢控制不良密切相关[5~6]。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改善糖尿病的“无知”状态,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自觉进行病情监测,是长期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7],非重复教育病人DKN积分、HBA1c及血压严格控制率均较重复教育病人低,因此,强化教育可以使糖尿病知识积分明显升高,自控能力提高,代谢紊乱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知识渐渐遗忘使积分减少,由于疾病好转导致思想麻痹,自控能力水平减低,使代谢紊乱再次出现,因此,重复强化教育,可以巩固糖尿病知识,更好的控制代谢紊乱和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3.3 在本研究中显示,2年随访中血糖和血压均严格控制的病人仅为9.3%(21/225),单纯血糖严格控制的病人36.0%(81/225),血压严格控制的病人为24.9%(66/225),显示血压、血糖控制整体较差。2型糖尿病具有很高的心脑血管危险,对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对个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强化控制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认识,反复强化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使病人自觉地配合治疗,血糖、血压等各指标严格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胡英,黄征宇,黄映红,等.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医学综述,1996;2(7):367.

      2 Duun SM, Bryson JM, Koskin PL, et al.Development of the diabetes knowledge(DKN) scales:from DKNA,DKNB and DKNC.Diabetes Care,1984,7:36

      3 Karlander SG,Alindet I,Hellstrom K.Knowledge of diabetes Mellitus,diets and diabetic patients,Acta Med Scand,1980,207:48

      4 Ruillope LM,Usan L,Segura J,et al.Intervention at lower blood pressure levels to achieve target goals in type 2 diabetes:PRADID(Presion Arterial en Diabeticos tipo Dos) study.J Hypertens,2004,22(1):217~222.

      5 潘长玉,高妍,袁申元,等.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6):323~326.

      6 夏朴,King GL.高血糖对血管细胞内信息传导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222~224.

      7 易鸣,高晓远,张峙,等. 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6):357~359.

    ↑上一篇: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部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两种不同胰岛素制剂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纠正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