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潘利红 作者单位: 528437 广东中山,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鼻内镜;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吹张;注药;欧氏管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7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入药液。结果 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88%。结论 电视监视鼻内镜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一般主要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1998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在电视监视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7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泌性中耳炎75例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12~58岁,平均33岁,均为单耳发病,均以耳闷

      塞感、听力减退及自声增强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耳内水泡音。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及放疗史。查体:鼓膜内陷混浊,光锥变形,呈淡黄色或橙红色等。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PTA 30~45 dBHI,声阻抗测听鼓室压图为B型或C型。

      1.2  方法 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常规行2%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3次,所有患者咽鼓管吹张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排除鼻息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后端肥大及其他良恶性肿瘤。儿童应排除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在充分麻醉及鼻腔黏膜收缩完好的情况下,电视监视在0°鼻内镜引导下,将欧氏管沿下鼻道插到鼻咽部,放置于咽鼓管咽口处,用接有吸引器的欧氏管将咽鼓管周围的分泌物吸净,再导入咽鼓管内将中耳内积液吸出,更换干净的欧氏管后再导入咽鼓管,欧氏管一端接小橡皮球,按压小橡皮球吹张,取腰麻用细塑料管沿欧氏管腔导入咽鼓管,外接注射器注入α-糜蛋白酶500 u与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 ml,每周2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消失,自觉听力恢复,经纯音测听恢复至正常。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型。6个月内症状无复发;好转: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较前好转,自觉听力较前提高,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20 dB左右,声阻抗为AS曲线;无效:临床无任何好转,纯音测听及声阻抗较前无明显改善。治愈和好转评为有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75例经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其中49例治愈,轻症患者1次治愈,重症3次左右治愈,17例好转,9例无效,有效88%。

      2.2  不良反应 本组75例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鼓室结构损伤、中耳感染及治疗后咽鼓管狭窄等明显并发症出现,仅有个别患者操作过程中被鼻内镜擦伤鼻腔黏膜引起少量出血,多不需特殊处理。2例患者出现耳部胀痛,为一过性,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因本治疗需要患者配合,对于部分情绪紧张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术前可以适当地给予镇静剂。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与免疫反应[1]。一般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基本病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鼓膜穿刺法、鼓膜切开置管法及咽鼓管吹张术。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笔者体会到:(1)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术采用的有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及导管法,前两种方法易致单耳发病者健耳逆行感染或损伤。因咽鼓管咽口位置较为隐蔽,要借助特殊的器械才能窥见全貌,故传统的导管法依靠经验和手部感觉有较大盲目性,感染的几率也大,故效果不稳定。(2)近年来鼻内镜检查术已经扩展到鼻腔鼻窦以外部位疾患检查和治疗[2]。在电视监视鼻内镜引导下直视操作,欧氏管插入位置准确、适度,能够机械扩张咽鼓管咽口,消除咽鼓管咽口的阻塞,通过欧氏管导入腰麻用细塑料管,能准确地将药物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注入咽鼓管中,能解除鼓室负压,消除咽鼓管水肿,减少鼓室渗出,促进积液的分解、排除。α-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临床常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因腰麻用细塑料管拔除金属内芯以后较软且插入端圆钝光滑,故不易损伤咽鼓管腔的黏膜。若中耳有积液或咽鼓管咽口有分泌物,在吹张前先将其吸干净,再将欧氏管伸入咽鼓管内进行吹张,以免将分泌物吹入鼓室内,这一点用传统的吹张法是无法做到的,同时也避免了经鼓膜穿刺抽液的弊端。如果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症状轻微,也可以在电视监视鼻内镜下经欧氏管通气而不注药,也会较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提高疗效。使用欧氏管向咽鼓管咽口吹气时应注意保持欧氏管干燥无菌,建议对欧氏管采用高压灭菌,以免消毒剂刺激中耳黏膜。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7-843.

      2  许庚,李源.鼻内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的发展关键在于实践.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5):315-317.

      3  汪和平,吴鹤金,刘芳芳.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胶体的溶解作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10):466.

      

    ↑上一篇:组胺对老龄大鼠肠黏膜分泌型IgA分泌调节的影响
    ↓下一篇:鼻及鼻咽部病变的解除对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