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发表时间:2011-11-02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朱月兰  作者单位:213234江苏金坛市指前镇卫生院

      【关键词】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资料与方法

      18例2型糖尿病中有高血压、高血脂12例;吸烟者2例;1型糖尿病2例;女14例,男6例;年龄25~75岁,平均52.5岁,病人来源于反复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以及门诊随访患者,病程3~30年不等。

      治疗方法与效果:①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组(4例):一直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尿、格列吡嗪等,2例血糖控制满意,空腹维持在 4.6~6.1mmolL,餐后维持在6.5~7.2mmolL,HbA1c在6.8%左右。另2例有高血压1例,吸烟1例,加之饮食控制不严格,血糖控制不佳,空腹在9.8~13.6mmolL,餐后在13.8~16.2mmolL,HbA1c维持在11.0%左右。b组(10例)开始口服降糖药物,随后给予胰岛素治疗,其中7例开始空腹血糖波动于8.9~14mmolL,餐后波动于13~16mmolL,HbA1c在10.8mmolL 左右,注射胰岛素后,空腹血糖维持在5.6~7.0mmolL,餐后维持在7.6~9.2mmolL,HbA1c在6.5%左右。另外3例因有高血压、或高血脂、或吸烟、或饮食不控制,运动少,血糖始终控制不佳,波动于8.6~17.3mmolL,HbA1c在13%左右;c组4例:开始即行胰岛素治疗,3例血糖控制平稳满意,HbA1c在7%左右,1例血糖控制不佳,HbA1c在10%左右。②2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1例发病时限短为3年,年龄 25岁;另1例病史有10年,均给予胰岛素治疗,年轻者饮食随便,常熬夜,吃西点,血糖控制不满意,HbA1c在13%左右;年长者注意生活方式,劳逸结合,血糖控制满意,HbA1c在7%左右。③愈后及并发症:a组中2例血糖及HbA1c控制良好者,无明显心血管及其他并发症;2例血糖及HbA1c控制不佳者反复发作胸闷、胸痛及头昏、肢体乏力,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呈供血不足表现,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塞;b组中7例血糖控制良好者中,原先胸闷症状有所改善,尿蛋白阳性者渐减轻;3例血糖控制不佳者,有1例病程较长,血糖波动性大,胰岛素剂量难以把控,反复发作胸闷、胸痛,多次住院,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样改变,心肌酶谱异常改变,考虑冠心病可能,给予活血化瘀、扩血管、调脂治疗后,症状稍改善,但血糖仍难以控制,最后死于心肌梗死。另2例有不同程度胸闷、视物模糊、皮肤瘙痒、蛋白尿。c组中血糖控制良好的年长者有轻微蛋白尿,尿检呈(+-),血糖控制差的年轻患者有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尿路感染等症状,眼底检查见血管瘤。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方式转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及沉重负担,其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的发生。资料表明大部分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脏大血管疾病,而微血管病变则与高血糖毒性有关。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值<13080mmHg,如有糖尿病肾病则应<12575mmHg,血脂目标值为TC<4.16mmolL,LDL<2.6mmol L,TG<3.9MMOLl,HDL>1.17mmolL。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高血糖引起氧化应激,进一步引起多元醇途径激活,非酶糖化,蛋白激酶C激活以及己糖胺途径激活,导致组织损伤,引起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其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较多见且严重[1]。研究表明HbA1c若从5%升到11%,微血管病变患病率将增加10倍,降低血糖可以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故应积极降糖治疗并降低HbA1c。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中西医研究认识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血栓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