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11-16  浏览次数:503次

      作者:文芳梅,徐红,黄小鲁,冯媛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保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市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脂、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3组间上述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同时根据HbA1C水平,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分成两组,进一步比较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血清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76±4.83)mg/L及高血压组(2.21±3.7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2.85)mg/L,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80.00%∶62.82%∶40.00%,P均<0.001);③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的(86.21%∶68.75%,P<0.05)。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改善预后。

      【关键词】 糖尿病,2型,高血压;颈动脉疾病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Doppler with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was performed in 9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78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50 healthy persons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BMI), the 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 serum levels of direct bilirubin(DBIL),indirect bilirubin(IBIL),total bilirubin(TBIL), uric acid(UA), glucose, serum lipids, and HbA1C were measured in each group. The 9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in to HbA1c ≥6.5% group and HbA1C <6.5% group according to HbA1C level and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The hs-CRP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3.76±4.83)mg/L],and hypertension [(2.21±3.73)mg/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2.08±2.85) mg/L];(P<0.05 all); ②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8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ypertensive group (62.82%)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40.00%),P<0.001;③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HbA1C ≥6.5% group (82.2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bA1C <6.5,group (68.75%),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patients all increase, in HBA1C≥6.5% group is more high,So it must be detected in these patients, for improve prognosis.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Hypertension; Carotid artery disease

      大量临床证据显示90%以上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1]。动脉粥样硬化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死亡原因的80%[2]。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病变,而颈动脉是最易累及的动脉之一[3],故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4],常被用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学的不断发展,用其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较为精确。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研究入选了2008年6月~2009年10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2型糖尿病诊断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mmol/L;高血压诊断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及分级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感染,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肿瘤,肝、胆、胰腺疾病,以及一些影响血压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重度贫血等。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男性6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7.31±12.71)岁;单纯高血压患者男性54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25±11.82)岁;另入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了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2.81±13.63)岁。各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脂、血糖(FBG)、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采用日立76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临床生化指标。

      1.2.2 体重、身高、血压测量:患者休息10min以上,测量体重、身高,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采用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由专业人员测量右上臂肱动脉血压2次,取平均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以KorotKoff第1音和第5音为准。

      1.2.3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HP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7.5MHz。从颈动脉起始部开始纵向扫描,依次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二维图像观察血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粥样斑块诊断标准为局部隆起、增厚向血管腔内突出厚度≥1.3mm[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时,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时选择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三组各项指标比较

      2.1.1 三组体重指数、血脂、血UA、血清TBIL、DBIL、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1.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1.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2.1.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2.2 三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

      2.3 不同HbA1C水平的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HbA1C≥6.5%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6]。在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糖有重要关系,高血糖可引起非酶蛋白糖化,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了多重作用。它有利于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脂质沉积和酯化,可以和血管内膜蛋白聚糖反应导致内膜增厚;并可促进高凝状态,阻止NO 的形成,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压力改变、内皮功能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和多种代谢的改变[7]。高血压使血管壁剪切力和对内膜的压力损伤增加,现认为血流速度和血管壁剪切力的增加是引起高血压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由此提示,高血糖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伴有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导致阻力指数明显增加有关。

      本研究显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说明炎症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不只是简单的脂质沉着,而是一种慢性的炎症过程,其炎性反应对斑块的形成与脱落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关键作用,而CRP 是重要的炎症反应标志物[8,9]。近年来多检测hs-CRP水平,因为它在低水平上能更好的反映炎症的存在[10,11]。关于hs-CRP 水平升高的机制可能是:hs-CRP可在血管硬化损伤处趋化单核细胞,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黏附因子,使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同时,hs-CRP能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大量终末复合物,造成血管内皮损伤[12]。

      此外,本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HbA1C≥6.5%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HbA1C<6.5%组(P<0.05)。说明高血糖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13,14],故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高血压患者血糖的控制,早期干预,延缓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成斌.防治糖尿病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新观点[J].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3):172-174.

      [2]Steiner G,Stewart D,Hosking JD,et al.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ile study population in the diabetes arteri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DAIS)[J].Am J Cardiol,1999,84:1004-1010.

      [3]刘 刚,曹春波.95 例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初步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3):330.

      [4]杨 波,李天德,王广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5):438-440.

      [5]王宏宇,胡大一,朱天刚,等. 超声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 (12):1230 -1232.

      [6]蒋庆年,谭若月,夏 澍,等. 高血压病并2 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J]. 医学临床研究,2008, 25 (5): 903-905.

      [7]Ta-Chen Su,Jiann-Shing Jeng.Hypertension status is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Stroke,2001,32:2265.

      [8]Zwaka TP, Hombach V, Torzewski J. C-reactive protein medi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up take by macrophages: implications for atherosclerosis[J]. Circulation,2001,103:1194-1197.

      [9]Yeh ET,Anderson HV, Pasceri V,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linking inflammation to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 Circulation, 2001, 104: 974-975.

      [10]王秀艳,袁建新,王秩瑾,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3):210.

      [11]卫 华,王拥军,颜振瀛, 等. 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1,4(2):107.

      [12]万 惠,姚伟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相关性研究[J].右江医学杂志,2006,34(5):13-15.

      [13]David SH.Hpertension,diabetes,insulin resisetance,and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J].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2006,67:595-596.

      [14]刘 英,韩 玮,刘惠亮,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35-37.

    ↑上一篇:1000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分析
    ↓下一篇:河北省西部山区农村糖尿病认知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