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6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22  浏览次数:576次

      作者:赵艳平  作者单位:北京丰台医院(南院)内分泌科,北京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评价62例2型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结果:62例DM患者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αl-微球蛋白 (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分别是90.1%、92.3%、91.6%。结论:尿NAG、α1-MG和β2-MG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关,它可以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程度。

      【关键词】 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value of determining renal tub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levels of NAG, α1-MG andβ2-MG of 62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NAG, α1-MG and β2-MG 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with positive rates ad 90.1%, 92.3%, and 91.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levels of NAG, α1-MG and β2-MG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can reflect the condition of renal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directly.

      [KEY WORDS] Diabetes; Renal tubular function; Injury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生率高,而2型DM占DM总数的90%左右。2型DM的慢性并发症渐渐成为了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病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2型DM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在美国DM患者中DN发生率占38%,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在我国的DM患者中DN的发病率在40%左右。DN发病较隐匿,一旦形成,治疗较为困难。因此,早期诊断DN非常重要。为实现DN的早期诊断,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若干DN早期标志物,如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转铁蛋白(TRF)、尿IV型胶原(CollV)、层粘连蛋白(IJN)、免疫球蛋白G(lgG)和尿铜蓝蛋白(Cp)、α1-微球蛋白 (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糖蛋白(THP)等[2]。

      过去我们认为DN主要是发生以肾小球硬化为主的病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DN发生肾小球硬化的同时也发生肾小管间质的病变。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已成为了肾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NAG、α1 -MG、β2-MG属于肾小管标志物,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破坏,释放至肾小管中,尿液中的NAG、α1 -MG、β2-MG明显增多,尤其尿NAG酶对于肾小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是一个特异性较强的指标之一,可作为DN肾小管受损的早期诊断指标[3 。本文分析62例2型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型DM患者62例,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8~77岁,病程2~11年。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正常;除外合并心衰、泌尿系感染、DM急性并发症及近期肾毒性药物应用史等。62例正常对照组来自于本院体检人员,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31~75岁,无高血压、DM、肾脏病等病史。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白蛋白<30 mg/24 h)1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白蛋白30~300 mg/24 h)25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白蛋白>300 mg/24 h)24例。

      1.2 观察方法

      留24 h尿测定尿白蛋白(UAE),留晨尿测定NAG、α1-MG、β2-MG。患者均取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Cr、血BUN。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部分指标的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α1-MG、β2-MG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尿α1-MG、β2-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见表1。62例DM患者尿α1-微球蛋白 (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阳性率分别是92.3%、91.6%。表1 各组间α1-MG、β2-MG结果比较

      2.2 正常对照组与2型DM的3组之间的24 h尿UAE、尿NAG、血cr、血BUN的检测结果见表2。2型DM患者3组中血cr、血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DM患者尿NAG阳性率为90.1%,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尿N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2 各组间血Cr、血BUN、尿UAE、尿NAG结果比较

      2.3 分别将62例2型DM患者的24 h尿UAE为自变量,以尿NAG为因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NAG与24 h尿UAE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P>0.05);尿α1-MG、β2-MG分别与24 h尿UAE呈正相关(r=0.19~0.38,P<0.05)。

      3 讨论

      临床上肾脏病理可评价小管间质损害,检测NAG酶、α1 -MG、β2-MG等肾小管功能指标对评价肾小管间质损害也有重要指导价值[4],是DM肾脏病变检测肾小管早期损害的标志物。

      NAG酶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溶菌体水解酶,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含量较高。NAG酶相对分子量较大(130 000~140 000),不能由肾小球滤过,在肾脏受损时由细胞内释放至肾小管中,尿中NAG酶明显升高,尿NAG酶对于肾小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是一个特异性较强的指标之一,可作为肾小管受损的早期诊断指标,更有报道认为尿NAG酶比尿白蛋白有更早的预测价值[5]。两种小分子蛋白α1-MG(分子量33 000)和β2-MG(分子量11 800)一般情况下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膜滤出,而滤出的α1-MG、β2-MG大部分会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因此,α1-MG和β2-MG几乎不会在正常尿中出现,只有在近曲小管受损时,其排泄才会明显增加[6]。

      本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2型DM患者存在尿NAG、α1-MG、β2-MG浓度的不同程度升高,说明已发生肾小管功能损害。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尿NAG、α1-MG、β2-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DN在早期不仅存在肾小球异常,同时也存在肾小管的功能异常。研究证明[7],部分患者未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尿NAG、α1-MG、β2-MG就已升高,检测尿NAG、α1-MG、β2-MG浓度可作为跟踪观察DM患者肾小球功能损害的筛选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尿α1-MG、β2-MG与24h尿UAE呈正相关(P<0.05),提示着肾小管损伤的加重;然而尿NAG与24h尿UAE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可以解释为尿NAG主要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急性病变,当以间质-小管的慢性病变为主,而不存在上皮细胞的损害时,近端小管重吸收降低,尿α1-MG、β2-MG水平均增加,而尿NAG仅表现为轻度升高[8,9]。

      综上所述,DN早期随着肾小球功能的受损常伴有肾小管功能的损害,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者早于前者。DN的早期诊断,除了尿白蛋白这一基础指标的测定之外,还要测定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如尿NAG、α1-MG、β2-MG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进展,可避免及延迟DN的发生,在临床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粱国玉,刘惠兰.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5,25(5):655-657.

      2 俞伟男,顾士芬.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改变[J].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37-1339.

      3 谢云,张宏,赵庚.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l1(3):l17-l18.

      4 魏宇鹏,宋晓冬,朱海燕,等. 尿mALB和尿NAG测定在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6):675-676.

      5 黄最萍,顾明君,沈玉美.尿微量白蛋白和转铁蛋自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筛选中的价值[J]. 山东医药,2001,41(8):12-13.

      6 杨春,许桂秋,张岭. 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2,9(1):56-57.

      7 姚建,陈明道. 糖尿病肾病及其早期防治[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8(4):330-331.

      8 Havefi M,Junila J,Suramo I.Muhiplan ar and 3D C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J].Aeta Radio1,1998,39:257-264.

      9 罗薇,吴国富. 2型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5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0):1379-1380.

    ↑上一篇: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下一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β细胞功能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