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3-08  浏览次数:609次

      作者:张建德,胡全穗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桂林

      【摘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组,两组病人在良好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百令胶囊5颗,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不加百令胶囊,共12周;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定量、us-CRP,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AI明显升高,us-CRP、24hUMA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百令胶囊能够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百令胶囊,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C反应蛋白质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DN的标志,在该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有希望防止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1]。我们应用百令胶囊治疗早期DN微量白蛋白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Mogensen DN分期标准,确诊早期DN(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每24h 30~300mg)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5.5岁;病程10.3±3.5年。眼底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所有患者均无心力衰竭、肝脏损害、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及其他肾脏疾病;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所有病例不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蛋白尿。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继续应用原降糖药物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6~7.0mmol/L,有轻微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原用药物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5颗,每天3次,口服,监测血糖适当减少原降糖药物,防止发生低血糖,连用12周。对照组30例,不加用百令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抽血化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us-CRP)和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定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1/(FBG•FINS)。us-CRP的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仪器为美国Beckman免疫化学分析仪array360系统,试剂由广东虹叶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 各指标均以x±s表示,IAI取对数,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见表1。两组病例治疗前us-CRP升高,IAI偏低,治疗组治疗后us-CRP显著下降(P<0.01),IAI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UMA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t=49.09,b:t=5.49,e:t=8.8,P均<0.01;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c:t=70.1,d:t=6.09,f:t=7.99,P均<0.014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转氨酶升高1倍,继续用药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中DN是三大主要死因之一,早期DN如能及时治疗,肾小球结构及功能可恢复正常,而发展至临床DN期,则肾损害为不可逆性,所以对早期DN的及时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DN的发病机理是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相关的生化异常和细胞因子异常等因素综合引起。本组资料显示百令胶囊治疗后24hUMA由(235±50)mg下降至(127±45)mg,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明显降低早期DN微量白蛋白尿的排泄。百令胶囊属人工虫草制剂,由蝙蝠蛾多毛孢真菌制成,其治疗早期DN的机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抑制醛糖还原酶。DN早期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升高,而造成其升高的机制之一是多元醇旁路激活,被激活的醛糖还原酶把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造成细胞内山梨醇堆积,导致细胞生理机能障碍,同时激活蛋白激酶C,使胶原合成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高[2]。动物试验中,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消除这些现象,减少尿蛋白。百令胶囊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3],故推测其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②减轻早期DN的高滤过。在DN发生机制中,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高滤过是一个重要因素,持续的高滤过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积聚,加速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表明[3],虫草菌丝提取物能减轻肾小球内压力,降低肾小球跨壁毛细血管静水压,从而减轻肾小球高滤过,阻止其向肾小球硬化的发展。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4];炎症因子能引起DN,并在DN进展的整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s-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的炎症标志,它反映了炎症的程度。us-CRP的水平与糖尿病肾脏损伤的程度平行[5,6]。本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AI明显提高,CRP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百令胶囊能够降低DN患者CRP水平,使肾脏损伤程度减轻。百令胶囊降低CRP的可能机制:①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明显降低CRP水平;②百令胶囊本身具有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64.

      [2] 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评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2):2-6

      [3] 刘宏伟,林艺章.冬虫夏草防治肾脏病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97,38(9):563-565.

      [4] 张红敏,谢春光,陈世伟.炎症发病学说对中药治疗糖尿病作用机理的启示[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9):1336-1337.

      [5] Barzilay JI, Abraham L, Heckbert SR, et al. The relation 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ucos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J]. Diabetes, 2005,50(10):2384-2389.

      [6] Romano M, Pomilio M, Vigneri S, et al. Endothelial Perturb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ssociation with markers of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J]. Diabetes Care,2004,24(9):1674-1678

    ↑上一篇:糖尿病足1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2型糖尿病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