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的治疗对策

    发表时间:2011-10-20  浏览次数:524次

      作者:金英顺,杨慧,宋祥福 李晓微  作者单位:1 吉林柳河,柳河县五道沟镇卫生院 2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讯作者)  3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治疗对策。方法 对30例25~60岁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护理对糖尿病病人有重要意义。结论 饮食干预和心理指导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干预,心理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临床特征为血糖增高、尿糖出现。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30例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48岁。

      1.2 方法 治疗期间进行基础护理,检测血糖、尿糖、尿酮,血压、心电监测,控制感染。饮食干预,饮食治疗是对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措施,是综合治疗的基础[1],对患者要求合理饮食,设计符合实际、符合患者饮食习惯的食谱。要求患者定量、定时、定餐。加工前主副食要进行称重,然后蒸调,不加糖,不随意加量,终生控制饮食。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2],口头、书面教育。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选择和交替及储存作示范性教育,并进行心理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其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病情逐渐好转,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血压、心电监测,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皮下注射,后根据血糖、尿糖的测定结果调整胰岛素计量。饮食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状况:心理治疗前后scl-90 各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

      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前后各因子得分有明显不同(P0.05),虽不能达到常模范围内,但已有很大改观,还需进一步的心理指导。

      3 讨论

      结果显示饮食疗法行之有效。饮食疗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注意食物不同的性质的选择、合理调配外,还要严格控制饮食量,不可贪食以防疾病的继续发展,最终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痛苦达到中等以上程度,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与国内报道有相似之处[3],这对治疗患者的疾病有不良影响,在这里应进行心理指导。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出院后应进行自我调节和家属共同努力,以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要长期监测尿糖,同时饮食疗法、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立军.心理疗法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中国现代医生, 2008,46(11):52.

      2 周开碧,那崇坤.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中的作用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1):54.

      3 白昆霞.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 当代护士,2007,1:3.

    ↑上一篇:胰岛B细胞功能评价的方法及相关指数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下一篇:常规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病变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