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磺脲类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尝试

    发表时间:2012-03-30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辛 毅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上海邮电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 目的 通过磺脲类应用调整患者血糖和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 选择胰岛素用量较大的不能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磺脲类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患者血糖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并且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结论 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需要使用口服药调整血糖和(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如果患者不能使用或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可考虑使用磺脲类尝试。

      【关键词】 磺脲类;2型糖尿病;胰岛素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报道为9.7%,据有关数据统计30%左右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而其中大多数替代强化治疗,而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明显的病例中多采用联合二甲双胍和(或)吡格列酮,但治疗中会有一部分患者因过敏或出现副作用停用,所以必须加大胰岛素用量来调整血糖,胰岛素用量过大所带来的危害众所周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使用磺脲类药物得到了好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9月上海邮电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住院患者22例,符合2003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岁,病程8~25年。

      1.2 方法

      入选的病例符合以下几点:胰岛素用量大于50U,BMI大于25kg/m2,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过敏或因副反应不能耐受。磺脲类笔者选用瑞易宁,初始剂量5mg qd,1周后根据血糖变化可调整到10mg qd。使血糖维持在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周期为1个月。

      2 结果

      使用瑞易宁治疗后患者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使用的胰岛素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减少用量,见表1。瑞易宁使用情况,见表2。表1 胰岛素不同程度减少的病例表2 瑞易宁使用情况

      3 讨论

      临床上发现随着患者病程延长、口服药的失效、应急等原因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使用胰岛素治疗,据统计现有30%的2型糖尿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减退,大多数专家建议进行病因治疗2型糖尿病会得到更好的预后。由此二甲双胍,吡格列酮,DPP-4和GLP1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DPP-4和GLP1未纳入医保只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中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不少患者对二甲双胍和/或吡格列酮过敏和因副作用出现不能应用的情况,无奈出现这种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的胰岛素治疗会需要较大剂量才能或还不能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这些病例是临床医生非常棘手的,在既往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笔者在思考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别的方法,比如加用磺脲类口服药。

      在过去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每天2次以上的基本上不用磺脲类,虽然也没有明文规定和充足的理论依据多年来也得到了大家默认,但在国外却没有这样的共识,反思不用的理由得不出一个合理原因,实际上近年来不少专家也提出了相反意见。

      从2010年始笔者试用了20余名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2011年我国发布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专家共识》,其中就这个问题明文规定可以慎用。

      虽然病例不多,希望能让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好的认识,也希望更多的医生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上一篇:硝基酪氨酸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瑞舒伐他汀钙的影响
    ↓下一篇: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ET分泌及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