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APN和PAI1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7-10  浏览次数:626次

      作者:王光亚,苏娜,许金秀,付冬霞,赵永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编号:04058)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血浆脂联素(APN)、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不合并MS患者35例(NMS组),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35例(MS组),设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PN、PAI1。结果 MS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PAI1、血糖(BF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形正常对照组和N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中APN水平与BMI、SBP、FINS、TG、PAI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06、-0.016、-0.28、-0.214,P<0.01)。结论 PAI1水平升高, APN水平下降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他代谢异常指标共同参与了MS的代谢紊乱状态。

      【关键词】 糖尿病,2型;代谢综合征;脂联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代谢综合征(metabdicsymdrome,M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发病率高达17.11%。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糖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1]。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血浆纤溶系统的主要抑制物,具有降低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血浆APN、PAI1的水平,以探讨二者与2型糖尿病及MS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参照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肝功能正常。按照2005年4月公布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适合中国人定义MS标准,将病例分为MS组(2型糖尿病合并MS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和NMS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MS组35例,男15例,女15例);MS的诊断标准按中华糖尿病学会(CDS)2004年诊断标准:符合下列3项或更多指标即可诊断:(1)BMI>25 kg/m2;(2)空腹三酰甘油(TG) ≥1.7 mmol/L(150 mg/dl) 或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 (男),或HDLC<1.2 mmol/L (女), 或已诊断为上述代谢紊乱并治疗者;(3)血压增高≥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确诊为高血压并经治疗;(4)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经治疗。另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均除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及严重的肝、肾、肺疾病,妊娠、甲状腺疾病、急性应激反应、恶性肿瘤、酗酒、严重吸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1.2 检测方法 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血糖(FBG):采用葡萄糖测定干化学法。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化学发光法。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I=FBG×FINS/22.5。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PN、PAI1:采用空腹血浆样本,-20 ℃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美国A&D公司)测定。此外还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FCP)的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分析及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S组BMI、收缩压(SBP)、TG 、PAI1、FBG、FINS和HbA1c与正常对照组和N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S组SBP、TG 、FBG、FINS、HbA1c、PAI1、AP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3组检测指标比较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NMS组比较,△P<0.05,☆P<0.01

      2.2 多因素相关分析 NMS组中APN与BMI、FBG、FINS、TG、PAI1呈负相关(P<0.01)。MS组中APN与BMI、SBP、FBG、FINS、TG、PAI1呈负相关(P<0.01)。见表2。

      2.3 血浆APN与其他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血浆APN为应变量,余为自变量,MS组APN与BMI、FCP、PAI1和FBG有相关性。见表3。

      3 讨论

      APN亦称Acrp30、apm1、AdipoQ及Gbp28,是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具有2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30[1]。近年来APN被认为是调节MS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APN具有拮抗胰岛素、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作用,APN在MS的多个方面包括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中水平降低[2]。

      研究发现,APN在非肥胖的健康人群中平均血浆浓度为19~17.0 mg/L,占人体总蛋白的0.01%,女性血浆APN水平高于男性,且肥胖患者APN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者,其浓度对数与BMI呈负相关[3]。Maeda等[4]研究表明APN与TG、TC、表2 2组APN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表3 血浆APN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LDLC、HDLC独立相关。在转基因小鼠中研究发现APN的缺失导致血浆的游离脂肪酸清除延迟,同时实验发现APN可以通过降低肌肉和肝脏中TG含量而减轻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4]。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纵向研究糖尿病发病过程的实验发现,空腹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与APN浓度呈正相关,较其与肥胖和血糖的关系更为密切[5]。Takuya等[6]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且认为低APN血症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实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在糖尿病及MS中起着重要作用。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中,PAI1水平明显升高,已知PAI1可使内源性纤溶活性下降,并加速2型糖尿病及MS的发生发展[7]。本研究表明:APN与SBP、FBG、FINS、TG等水平呈负相关(P<0.01)。

      综上所述,、APN、PAI1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MS的发病机制, 在M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产生MS的分子机制, 对APN的分子结构、影响APN分泌表达的因素及APN受体的信号转导进行深在入研究,提高体内APN水平,将为2型糖尿病及MS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Wang r,Xu A,Knight C,et al.Hydroxylation and glycosy lation of the four conserved lysine residues in the collagenous domain of adiponectin. Potential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its insulin-sensititing actinrity. Biol Chem, 2002,277:1952119529.

      2 Wang J,Li HX.Adiponectin and metabolism syndrome in middle-aged ang eldly Chinese. Obesity, 2008,16:172178.

      3 Polak I, Kovacova Z,Holst C, et al.Total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multimeric complexes in relation to weight loss-induced improvements in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bese women: the NUGENOB study. Eur J Endocrinol 2008,158:533541.

      4 Maeda N,Shimomura I,Kishida K,et al.Diet-induced insulin reistance in mice lacking adiponectin/ACRP30.Nat Med,2002,8:731737.

      5 Kubta N, Terauchi Y,Yamauchi T,et al. Disruption of adiponectin caus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eointimal fomation. J Biol Chem, 2002, 277:25863 25866.

      6 Takuya I,Motonobu M,Yosh M,et al.Adiponecti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a propective study.Hypertents Res,2008,31:229233.

      7 Fujii S,Goto D, Eaman T, et al.Diminished fibrinolysis and thrombosis: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J Atheroscler Thromb, 1998,5:7681.

    ↑上一篇:胰腺干细胞的分子标志及其获得途径
    ↓下一篇:糖尿病住院情况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