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对血糖波动影响

    发表时间:2012-08-22  浏览次数:679次

      作者:姚美忠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区南华医院,上海 201300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情况。方法:2型糖尿病分为胰岛素泵组(CSII组)23例,对照组25例,观察血糖波动。结果: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超范围波动较对照组少。结论:严密的血糖监测,可以使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良好,并减少血糖超范围波动次数。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逆转高血糖对B细胞糖毒性的作用,改善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2]。胰岛素泵模拟人的胰岛B细胞的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把胰岛素输注到患者体内,维持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血糖控制。我院内分泌科自2004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美国MINIMED508C型胰岛素泵,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治疗前血糖控制较差,FPG>12.0mmol/L,和(或)2hPG>16.0mmol/L。患者分为胰岛素泵组(CSII组)和对照组,CSII组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9±17.2岁,平均病程(5.39±4.45)年,HbA1C(10.3±2.8)%,BMI(22.3±6.9)kg/m2;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7±11.5)岁,平均病程(5.35±4.03)年,HbA1C9.8±4.5%,BMI(23.8±4.6)kg/m2。两组资料比较,以上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优泌林R笔芯)治疗,胰岛素泵通过连接导管与埋置于皮下的针头,将全日胰岛素用量的50%~60%以基础量的形式由泵持续地输入皮下,其余40%~50%按早、中、晚各三分之一在餐前以追加量胰岛素的形式输入皮下,基础输出率设有24个点,每小时设定不同的基础率,夜间10点至次晨2点基础率设置最低,到凌晨3点开始,基础率逐渐增加,5~7点时段基础率最大,以抵抗“黎明现象”。对照组:采用2~4次/d短效(优泌林R)、中效(优泌林N)或预混胰岛素(优泌林70/30R)经注射器或胰岛素注射用笔皮下注射治疗。

      1.3 疗效观察:两组血糖监测均采用德国罗氏乐康全血糖仪,每天测血糖7~8次,分别在早、中、晚餐前、餐后2h、睡前和(或)夜间2~3点测量,共监测10d。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见表1,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情况比较,见表2。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注:①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1

      表1结果提示,无论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或一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能达到良好控制,血糖控制水平接近于目标血糖值。表2 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情况比较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②与餐后低于目标血糖次数比较,P<0.05;③与餐前高于目标血糖次数比较,P<0.05;④与餐前高于目标血糖次数比较,P<0.01。

      表2结果提示:CSII组无论在餐前或餐后2h低于目标血糖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餐后高于目标血糖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两组均以餐后高于目标血糖的次数为多(P<0.05,P<0.01)。

      3 讨论

      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身体多系统损害,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缩短控制高血糖的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国内动态血糖监测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2h及中、晚餐后3h。6am~<11am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5%)的时间段,而62.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am~<6am。血糖>7.8及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6(37~100)%和62(8~100)%。血糖>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与HbA1c(9.8%±1.9%)均呈显著正相关(r=0.74,r=0.76,P均<0.001)。笔者在血糖监测过程中也发现,餐后高于目标血糖的次数要多于餐前,符合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的特点,提示良好的饮食控制是良好的血糖控制重要保障。有文献提示,HbA1c相似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性可能不相同,HbA1c相似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波动范围大者,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笔者通过计算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于和高于目标血糖值次数的方法来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结果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可以减少治疗期间血糖超范围波动次数,从而使血糖在较少的时间内达到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7-441.

      [2] 翁建平,李延平,许 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5.

    ↑上一篇:胱抑素C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测意义
    ↓下一篇:胰岛素泵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的应用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