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症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8  浏览次数:766次

      【关键词】 糖尿病,2型;干眼症;影响因素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代谢性异常疾病,可引起多种眼部疾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干眼症发病率较高[1]。本文对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的相关眼部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糖尿病干眼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63例(79眼,糖尿病干眼症组),其中男34例(45眼),女29例(34眼);年龄47~65岁,平均年龄(55±12)岁;糖尿病病程≥7年。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120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64眼),女28例(56眼);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5±11)岁。2组性别比、年龄间有均衡性。2组受试者或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美国眼流行病学调查的干眼症状判断标准[2,3];糖尿病病程≥7年;(2)排除标准:排除6个月内眼部手术外伤,3个月内眼部活动性炎性反应,1个月内局部用药者,排除影响泪液分泌疾病、佩戴角膜接触镜、其他引起眼表异常疾患者;排除烟酒嗜好者。

      1.3 方法

      1.3.1 泪液分泌实验(Sit):在室温、安静环境下,受试者背光而坐,测量时不滴加表面麻醉剂,泪液分泌测试滤纸条首端于折现标记处反折5 mm,置于下眼睑结膜囊中外部1/3交界处的睑结膜上,另一端自然下垂,嘱受试者稍闭眼、平视,5 min后取出滤纸条,观察其浸润长度,并读取结果。主要反映泪腺的功能。

      1.3.2 泪膜破裂时间(BUT):将荧光素钠滤纸条触及受试者下睑缘中心,使荧光素钠进入其结膜囊内,嘱患者眨眼,自然平视,采用裂隙灯蓝色激发光下观察受试者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为减小误差,研究采用相同检测设备和受检环境和检验医师,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主要反映泪膜的稳定性。

      1.3.3 角膜荧光素染色(FSL):泪膜破裂试验后观察角膜上皮着色情况,将角膜平分为四个象限,0:无染色;1分:散在点状染色,小于5个着色点;3分:高密度点状染色或片状染色,出现块状或丝状物;2分介于两者之间。评分范围0~12分。主要观察角膜上皮的连续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干眼症组Sit、BUT和FL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Sit、BUT和FLS比较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呈逐渐增加趋势,且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以眼干、畏光、眼部烧灼感等不适就诊。糖尿病干眼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糖尿病干眼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糖尿病患者泪腺分泌功能异常、角膜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损害[4]。

      泪液在结膜囊均匀地分布,形成一层液体的薄膜,称为泪膜。稳定的泪膜是保持眼表光滑、规则及清晰视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糖尿病干眼症组SIt、BUT和FL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均为评价眼表功能的常用方法,说明糖尿病可引发干眼症。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致使角膜神经损伤所致,同时也可造成角膜的感觉减退,减少了对泪腺分泌功能的刺激,此外瞬目减少、泪液蒸发增加也是造成泪膜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后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黏蛋白的分泌减少,泪膜可能因此而不稳定,从而导致破裂时间缩短。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状态可导致细胞水肿,功能降低,甚至造成副泪腺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降低了泪液的分泌量[5,6]。

      综上所述,糖尿病可造成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导致患者发生干眼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检测SIt、BUT和FLS水平,可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干眼症。

      【参考文献】

      1 Dwar akanath S,Sharma BS, Mahapat ra AK, et al.Intraspinal hemang ioblastoma: Analysis of 22 cases.J Clin Neur Osci,2008,15:1366-1369.

      2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

      3 Rolando M,Zierhut M.The ocular surface and tear film and their dysfunction in dry eye disease.Surv Ophthalmo,2001,45:203-221.

      4 虎学君,杨得万,杨巧玲,等.糖尿病2型患者干眼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9,10:1916.

      5 杨鹿龄,温伟文,陈亚民,等.2型糖尿病患者与干眼症的关系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94.

      6 屠永芳,裴森,金书红.干眼症96例病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8,8:641-642.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
    ↓下一篇: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