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2-11-02  浏览次数:839次

    作者            单位

    李凤琴   山东邹平县人民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近些年国内外广泛开展心脏疾病的康复护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1],为了促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及职业状态,我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64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男43例,女21例,年龄36~81岁,平均53.2岁,均有典型的心前区症状,并有心电图机心肌酶典型演变过程而确诊。合并严重并发症除外,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他心外疾患。

    方法:于发病第2天开始被动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量。

    结果

    64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仅4例发生再次梗死,平均住院天数14天,到出院时,全部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康复护理

    急性期康复护理:即发病第1周,适合于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发病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第2天由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在床上卧位被动活动四肢,2次/日,10分/次,第3天可床头抬高75°,主动活动四肢,可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主动翻身、洗脸、刷牙、漱口等,嘱患者随时将自己的不适告诉护士,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第4~5天可90°靠背坐起,延长床上四肢活动时间,可在床上坐着看书、读报、短时会客等,鼓励患者下地在床边站立10~20分钟,每日的活动应按康复程序严格掌握活动的幅度和次数。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无论患者有无自觉症状,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由护士亲自指导进行,每次康复活动前后均应监测生命体征,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备足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液体等。

    恢复期康复护理:即1周后至完全康复,次期康复活动的目的是继续加大活动量,逐步由床上过渡到床下及室外,包括自我照料、散步、体操、上下楼梯等,此期应制定合理的日常生活计划,掌握运动程序,遵从运动的步骤,在饭后2小时开始运动,避免屏气用力及肌肉长时间收缩用力的运动,如游泳、爬山等,依据自我脉搏的监测来指导运动量,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分活动,也不能因担心病情再发而不活动,可根据护士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递增活动量,以保证最佳效果,逐步达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及运动注意事项,以指导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1周内上门或电话随访1次,并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症,患者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常有恐惧、焦虑、忧郁甚至愤怒、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急性期可运用触摸护理,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2],运用正面鼓励语言和握手等心理支持方法,稳定患者情绪[3],树立治疗信心;可使用一种或联合使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想像、放松技术等;有个别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认识不足产生无所谓心理,一定要讲清楚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使患者配合。护士应有可亲的态度,可信的精湛技术,并有良好的应急能力,给患者增加安全感及无言的鼓舞。

    健康教育: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冠心病有关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教会患者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调控休息和活动量,协助患者安排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身修养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指导患者维持理想体重、戒烟戒酒,预防便秘,酷冷、炎热的天气避免外出旅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观看体育比赛和惊险电影等刺激性强的节目等。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康复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形成冠脉侧支循环,增加心肌供血、减慢心率,有利于心功能恢复,同时也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康复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增进食欲,预防便秘。促进肺部栓塞得康复,减轻肺水肿,防止呼吸道感染,防止口腔、皮肤及泌尿系感染。

    康复护理贯穿于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全过程,这样既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加患者对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性,又可减少患者和家属的运动盲目性,避免因活动不当而引起的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康复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红玉,武惠萍.责任护士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作用.使用护理杂志,2000,10:9.

    2 童优利,刘聪华.触摸护理的临床效应.安徽医药,2005,9(7):552.

    3 吴学勤,郭晓岚.直接PCI治疗急性心结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A):17.

    ↑上一篇: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