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1110次

    作者:吴晓娟,吴 杰,童佳琼    作者单位:(临安市人民医院,浙江临安 311300)

    【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63例DCM患者依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_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结果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_Te、LVEDD值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而LVEF值明显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Tp_Te与LVEDD显著正相关(r=0.72,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 Tp_Te可能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能预测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评价心功能不全的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T波峰末间期;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有密切关系[1],近期研究发现,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的时限Tp_Te间期可作为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大小的量化指标[2]。本文对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p_Te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DCM患者63例,DCM的诊断依据1995年WHO/ISFC关于心肌病定义与分类指标标准[3]。63例中25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颤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4~73(52.2±12.7)岁;其余38例作为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3~72岁(51.6±12.8)岁。两组入选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全部病例血钾、钠、钙正常,一个月内未服用过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可能影响QT间期和T波形态的药物,凡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预激等可引起心电图继发性ST段及T波改变者以及表现有并行心律型室性早搏(VPB)、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者均予剔除。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心电监护。

        用ATL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在心电图上测定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时限即Tp_Te值。T波顶点为正向T波峰点或负向T波谷点;T波终点的判断;如果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清楚,则以该交点为准;如果交点不清,则从T波选侧支(直立T波的下降支)的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为准;如出现u波,测取T波于u波交界的最低点作为T波终点。排除T波平坦双向、基线漂移和干扰而无法测量的导联。以同一次在12导联中测得的最大Tp_Te作为该患者的Tp_Te值。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p_Te、LEVDD、LVEF值比较,见表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_Te、LVEDD值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而LVEF值明显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表1  两组Tp_Te、LEVDD、LVEF的比较注: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P<0.05

        2.2  各因素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电图Tp_Te与LVEDD显著正相关(r=0.72,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8,P<0.01)。

        3  讨论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4]。Tp_Te可作为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已在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或获得性QT延长综合症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理生理情况中得到证实,是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5~6]。本文观察结果显示,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p_Te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表明Tp_Te能够反映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能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LVEDD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LVEF明显差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说明心功能越差越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电图Tp_Te值与LVEDD显著正相关,与LVEF显著负相关,也提示随着心腔的扩大,心室功能的下降,Tp_Te值增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而Tp_Te对心功能不全的预后是否也有预测价值,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Yan Gx, Antzelevitch C. Cellular basis for the eleclzo cardiopraphic J wane[J]. Circalation, 1996,93:372-379.

    [2]Yan Gx, Antzelevitch C. Cellular basis for the nomal T wave and the electrcardiopraphic manifeslations of the long_QT syndrome [J]. Circulation, 1998,98:1928-193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学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

    [4]Norikaza W, Youichi K, Kaoru T, et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and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ais [J]. Joumal of Eleclrocardiology, 2004,37(3):191-200.

    [5]Heria JC, Antneleuichc, Barzage FT, et al. Tpeak_Tend and Tpeak_Tend dispersion as risk factors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entricular fibzcllation in patient with the Brugada Syndoome[J]. JACC, 2006,47:1828-1834.

    [6]Yan Gx, Kowe PK. ST segment elevat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from the Bragada syndroml to acute myocardia lischemia [J]. J cardiovasc Electzophysiol, 2000,11:1330-1332.

    ↑上一篇:老年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例内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影响房颤抗凝治疗的有关因素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