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参松养心胶囊对病人室性早搏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983次

    作者:黄绍湘,解蓓,杨小英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广西 南宁市 530011         【摘要】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人室性早搏(VPB)的效果及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按2∶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心律平片的疗效。试验完成:治疗组84例,对照组42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1)治疗组室性早搏疗效高于对照组(P<0.001);(2)治疗后两组HRT有一定的改善;两组间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变化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室性早博有明显疗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室性早搏综合征 心率

      Efficacy of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  on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and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 patient/HUANG Shao|xiang,XIE Bei,YANG Xiao|ying//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 (SYC) on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VPB) and  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 in patient.Methods: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by  2∶1 ratio. Eighty|four patients in SYC treated group and forty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propafenone tablet), and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both groups was 4 weeks. Results: (1) The clinical efficacy on VPB was better in SYC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1); (2) After treatment, the HRT  in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in a certain degree. The changes of  turbulence onset(TO)、turbulence slope(T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the efficacy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YC has definite effect on VPB,it can obviously meliorate the activity of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the patients.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Ruikang Hospit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xi,Nanning,Guangxi,530011,China

      Key words: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complex;Heart rate  

      本研究通过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126例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对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2版)心律失常有关章节室性期前收缩分级(Lown)方法[1]。纳入分级在2~4级之间,且有室性早搏相关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等)患者,年龄35~70岁。排除:(1)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2)合并有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甲状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等;(3)合并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如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无连续20次以上窦性心律,不能进行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分析者。

      1.2  方法      126例室性早搏(室早)患者停服抗心律失常有关的中药2周以上,西药5个半衰期以上者。根据随机化原则,通过NDST统计软件获得随机数字,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8±8.9)岁,基础病:缺血性心脏病52例,高血压病2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原因不明2例;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3±9.4)岁,缺血性心脏病27例,高血压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原因不明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给予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122),每粒0.40 g,含生药1.53 g,每次4粒,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心律平片(石家庄市新华制药厂生产,批号:040807),每次150 mg,3次/d;余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4周。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观察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的变化情况。室性早搏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医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显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50%以上;无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甚至无变化或加重。HRT测量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用手工方法共同测量24 h动态心电图中反映HRT的两项指标:TO和TS。测量者对临床分组不了解。去除心房颤动、干扰、伪差,选择符合条件的室早(室早前2个和室早后20个搏动均为窦性心率),计算TO和TS。      TO代表室早后窦性心率的加速,TO的中性值为0,TO>0表明室早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减速,TO<0表明室早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加速。计算公式为TO=[(RR1+RR2)-(RR-1+RR-2)]/(RR-1+RR-2)×100%。      TS是定量分析室早后是否存在窦性心率减速的参数,TS的中性值被定义为2.5 ms/RR间期,当>2.5 ms/RR间期时,表明窦性心率存在减速现象,而<2.5 ms/RR间期时,表明窦性心率不存在减速现象。TS计算方法:首先测定室早后前20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并以RR间期为纵坐标,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率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体检项目情况,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等,详细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室性早搏疗效见表1。治疗组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对照组(Wilcoxon 秩和检验,z=-3.261,P=0.001)。

    表1  两组室性早搏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

      2.2  室性早搏总数比较见表2。Holter室早总数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组治疗前比较z=-0.504,P=0.614,具有可比性;两组疗后Holter室早总数均有明显下降(Wilcoxon 秩和检验,治疗组z=-7.121,P<0.001,对照组z=-3.417,P=0.001)。治疗组治疗后Holter室早总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olter记录室性早搏总数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TO和TS变化分析见表3。两组指标TO、T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两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治疗后两组TO、TS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异常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

      3  讨论      室性期前收缩(VPB)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窦性心率震荡是与恶性心脏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心电现象,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新的无创指标[3],由Schmidt[4]于1999年最早提出。       心率震荡是对一次室早的反应,是因极弱的内源性刺激触发的反射性调节的结果。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最主要的机制就是迷走神经-压力反射机制,它主要受迷走神经调控,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的抗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与心源性猝死肯定有一定的内在连锁关系,而且室性早搏本身就有致心律失常进一步发展的潜在作用,故预示猝死的危险度增加[5]。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参松养心胶囊是近年来国家生产的中药抗心律失常新制剂,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也有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或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的作用。吴以岭教授运用其络病学理论探讨心律失常的中医病理机制及其治疗[6],认为其主要病理机制是气阴两虚而致络虚不荣、络脉瘀阻,提出络虚不荣与心脏传导系统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内在相关性,确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治疗法则,并结合其临床经验组成了参松养心胶囊处方。参松养心胶囊以生脉散为基础配方,方中人参补益心气,麦冬养阴清心,五味子敛气生津,三者合用益气养阴复脉;用桑寄生补胸中大气,山茱萸、酸枣仁滋养心阴,益肝血,三药共补络中气血;同时选用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活血通络,脉络畅通,气络得养,又配伍清心安神的黄连和重镇安神的龙骨,该方标本兼治,通补并用,充分发挥其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整体协同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6],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冠状动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并对心肌细胞活动提供能量保证,改善应激状态。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对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TO和TS变化分析表明,两组均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为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对于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室性早搏患者,参松养心胶囊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67-14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5:91.

      [3]Lin LY, Lai LP, Lin JL, et al.Tight mechanism correl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turbulence and baroreflex sensitivity: sequential autonomic blockade analysis[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2, 13(3): 427.

      [4] Schmidt G, Malik M, Barthel P,et al. Heart 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Lancet, 1999, 353: 1390-1396.

      [5]郭继鸿.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2: 49-54.

      [6]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81-282.

    ↑上一篇: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下一篇:几种心血管生化标志物在心肌损伤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