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意义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847次

    作者:辛沈,林朝胜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沈阳市 110016       【摘要】  目的:测定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40例正常老年人作对照。方法: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P<005),而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P<005)。结论:结果提示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心脏功能损害程度的客观敏感指标。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老年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正常对照组40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60~74,平均(6464土1062)岁。均经仔细询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排除:心、肝、肾、恶性肿瘤等疾病。心力衰竭组50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60~78,平均(6577±1182)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其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Ⅰ级12例,Ⅱ级22例,Ⅲ~Ⅳ级16例。全部患者均排除肝、肾、内分泌、血液、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影响β2-MG的因素。

        12 方法(1)标本采集:血液标本于清晨空腹抽取周围静脉血。尿液标本:于抽血当天在清晨排空膀胱后饮水500 ml,于1 h后收集尿液,用于测定β2-MG,置4°备用;(2)测定方法:血,尿β2-MG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同位素研究院提供,应用国产EJ-2003型自动γ计数仪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尿素氮(BUN)采用酶学法,肌酐Cr)用苦味酸法测定。仪器用日本CL-7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方法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显著性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见表1。表1 心力衰竭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肾功能变化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β2-MG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分子量为11 800,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质,由淋巴细胞及其他有核细胞产生,由于它在电泳图位于β2带,故称为β2-MG。β2-MG是构成细胞膜完整的组织相容抗原一部分,是细胞表面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入血。生理情况下β2-MG以极微量存在血、尿、脑脊液及肺泡液中,血循环中的β2-MG可从肾小球基底膜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为氨基酸,因此能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吸收功能。正常人β2-MG每天在体内合成率及细胞膜上的释放相当恒定,而且只能被肾脏排泄,因此,通过测定体液中的β2-MG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分期、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1]。许多研究表明,心功能不全时血、尿β2-MG含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本研究心力衰竭组血、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同程度心衰各组间比较,心衰程度愈重,血、尿β2-MG升高愈明显,说明血、尿β2-MG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2,3]。其机制可能是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反射地通过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使心脏保持一定的心输出量,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面酮系统激活,水钠滞留增加了血浆和组织容量,亦使心输出量增加,保证了一定的肾血流量,以维持肾小球滤过压,因而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此时患者的β2-MG可在正常范围或稍增高。心功能失代偿时,心排血量减少,加之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及肾脏输出小动脉收缩,致肾血流量降低,结果使肾动脉灌注减少,肾脏供血不足引起肾功能损害。由于肾小球滤过及重吸收β2-MG功能发生障碍,结果使β2-MG排出减少,血、尿β2-MG升高,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BUN、Cr水平仅在心功能Ⅲ~Ⅳ级时才明显升高,亦表明β2-MG在反映肾功能损害方面优于BUN、Cr。本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测定血、尿β2-MG可作为评价老年心衰程度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客观敏感指标。

     

    【参考文献】[1]戚任铎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60.

    [2]陈伟伟,马大庆,张仙罗,等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在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中的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1991,6(6):481-483.

    [3]张桂霞,徐 静.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2):7

    ↑上一篇:罗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MMP的影响
    ↓下一篇:卡维地洛对缺氧、再供氧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道蛋白43表达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