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895次

    作者:刘海红 作者单位: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 257000

           【关键词】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 QT离散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985年,Campbell和Day等首先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认为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随后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报告了QTd的生理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为反映心室复极异质性的一种无创指标,广泛应用于心脏的各种病理状态及治疗评价。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长QT综合征、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瓣膜病等病理状态,均可出现QTd增大。许多学者从QTd反映心室复极异质性出发,将其作为预测心脏疾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不良预后指标,在临床上对不同病种的人群进行检测对比,确实提示有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倾向的高位人群,QTd明显大于正常组[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肥厚或扩大,心室重塑,导致心电复极改变,QTd增大,可能促进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依那普利及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d的影响,从而判断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心力衰竭组:选择符合标准的心功能Ⅰ~Ⅲ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男 42例,女28例,年龄(53.4±5.7)岁(36~72岁)。入选病例符合下列标准:①未服用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②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诊断,符合心功能Ⅰ~Ⅲ级的心力衰竭症状、体征。③排除应用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

      1.1.2  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为健康体检者,年龄与心力衰竭组匹配。

      1.2  研究方法

      1.2.1  QTd测定: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纸速25 mm/s,增益10 mm/mV。QT间期测量从每个QRS波起始部到T波终点。T波终点测定[2]:以TP为等电位线,①T波下降支最陡峭处的切线与基线的相关点;②当T波下降支较直时,取T波回到基线的那一点;③存在明显U波时,取T波与U波之间的谷底;④当U波与T波部分融合时,作T波下降支的延长线,取延长线与基线的交点。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RR间期,取其平均值。QT离散度(QTd)的定义为QT最大值(QTmax)与最小值(QTmin)之间的差值,为校正心率影响,Bazzet's公式QTc=QT/R-R计算得到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为避免受测量导联数多寡的影响,再以导联数平方根除QTcd得到导联校正后的QTcd(leadadjusted)[3],可测量导联数≥9。

      1.2.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依那普利2.5 mg,每天2次,美托洛尔6.25 mg,每天2次,根据病人血压、心率情况调至最大耐受量(依那普利5~20 mg,每天2次;美托洛尔12.5~50 mg,每天2次)。观察时间5个月,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观察指标的测值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QT离散度比较见表1,

      表1  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QT离散度比较(略)

      心力衰竭组QTd、QTcd和QTcd(leadadjuste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

      2.2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治疗前后QT离散度比较见表2。有7例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其中4例出现难以耐受的咳嗽,3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死亡。表2显示QTmax和校正后的QT离散度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1)。

      表2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前后QT离散度比较(略)

    3  讨论      心力衰竭治疗的最终目的:①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②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③降低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临床上监测QTd的变化简捷、方便,QTd增加可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测因子已被大量研究证实。本治疗组心力衰竭患者其QTd和QTc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应用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治疗后,QTmax和校正的QTd显著减少。本研究表明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可显著缩小QTd、QTcd,提示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可有效缩小心肌复极化的离散度,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电活动的一致和稳定,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进一步证实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Davey P.QT interval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Progr Cardiovasc Dis,2000,42(5):359384.

      2. 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40343.

      3. Day CP,McConb JM,Matthews J,et al.Reduction in QT dispersion by sotalol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1991,12:423427.

    ↑上一篇: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新策略
    ↓下一篇:艾司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