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磁敏感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0-01-08  浏览次数:700次

    磁敏感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意义作者:柯绍发,王 恩,周元林,金笑平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临海    【摘要】  目的 探讨磁敏感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磁敏感成像对12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检查,22例被发现存在脑微出血,其中4例合并房颤,均予以阿司匹林片200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治疗。104例未发现脑微出血患者予以阿司匹林片200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其中24例合并房颤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一日两次。2周后观察出血性脑梗死的例数。结果 治疗2周后,126例患者6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占总病例数的4.7%,22例脑微出血者中1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依据磁敏感成像检查是否存在微出血,存在微出血者慎用抗凝或溶栓治疗,可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磁敏感成像;微出血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常采用抗凝或溶栓或降纤治疗。但抗凝或溶栓治疗后,常见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微出血和观察治疗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共126例,均发病24小时以内入院。男72人,女54人。平均年龄68.4±2.6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3例,糖尿病患者46例,合并房颤28例,颈动脉斑块者20例。126例患者均于入院后头部核磁共振平扫和磁敏感成像检查,其中22例发现脑微出血。    1.2  治疗方法:22例存在脑微出血患者,其中4例合并房颤,均予以阿司匹林片200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治疗。104例未发现脑微出血患者予以阿司匹林片200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其中24例合并房颤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一日两次。2  结果    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共有6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占总病例数的4.7%,其中22例治前脑微出血患者中1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在目前较高的水平上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其中75%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在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长期预后方面已获肯定疗效,尽早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但溶栓治疗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发生增加,急性脑梗死后自发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10%~43%,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_PA)或链激酶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率提高2~3倍[3,4]。因而在治前评估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性就非常重要。    脑微血管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受高血压、高血糖的影响而逐渐脆弱,高血压可导致脑小血管发生纤维透明样变性和微动脉瘤,无高血压的老年人脑小血管可以出现淀粉样变性,脑的这些微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出血、梗死和脑白质变性。脑部产生少量出血(脑微出血MBs)的原因除少量直接出血外,少量血液通过损伤的血管漏出也是一个因素,而临床上多无症状。    MBs的存在提示脑血管病变比较明显,且有出血倾向。文献报道表明有MBs的梗死患者在采用溶栓治疗或抗凝治疗时发生脑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无MBs的患者[5,6],因此MBs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磁敏感成像(SWI)是一项可以反映组织磁化属性的新的对比度增强技术,提供了T1、T2、质子密度以及弥散程度之外的另一种对比度,可以应用于所有对局部或内部磁化效应敏感的序列,但为了突出其在细小静脉和微小出血的显示能力,常采用高分辨率的3D梯度回波(3D_SPGR)序列。SWI图像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显著的相位对比来增强幅度图像的对比噪声比。Wycliffe[7]发现磁敏感成像检查在发现颅内出血方面较CT或MRI,包括梯度回波T2*WI更为敏感,有助指导治疗计划的实施。    本文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WI检查,22例发现微出血,避免使用抗凝或溶栓治疗,治疗2周后,126例脑梗死患者6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占总病例数的4.7%,低于10%~43%的平均水平[3,4]。    因此我们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尽可能做SWI检查,以判断有无脑微出血存在,微出血患者者慎用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可能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参考文献】  [1]童朝阳,孙湛,施东伟,等.急性脑梗死的愈后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2(10):477-480.  [2]Augustin M, Bammer R, Simbrunner J, et al. Diffusion_weighted im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bacute cerebral ischemi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and contrast_enhanced MR imaging[J]. AJNR, 2000,21:1596-1602.  [3]Berger C, Fiorelli M, Steiner T,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ischemic brain tissue: asymptomatic or symptomatic[J]. Stroke, 2001,32:1330-1335.  [4]Gilligan AK, Markus R, Read S, et al. Baseline blood pressure but not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changes predicts major hemorrhage after streptokin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02,33:2236-2242.  [5]Kidwell CS, Saver JL, Villablanca JP,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tection of microbleeds before thrombolysis: an emerging application[J]. Stroke,2002,33(1):95.  [6]Nighoghossian N,Hermier M,Adeleine P, et al. Old microbleeds are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bleeding after ischemic stroke:a gradient_echo T2_weighted brain MRI study[J]. Stroke, 2002,33(3):735.  [7]Wycliffe ND, Choe J, Holshouser B, et al. Reliability in detection of hemorrhage in acute stroke by a new three_dimensional gradient recalled echo susceptibility_weighted imaging technique compared to computed tomography: a retrospective study[J].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4,20:372-377.

    ↑上一篇:氯吡格雷和他汀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观察
    ↓下一篇:厄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分别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105例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