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25  浏览次数:609次

      作者:高俊杰 作者单位:锦西炼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关键词】 原发病及抗心衰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心衰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46例,效果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CHF伴快速房颤46 例,心率110~160 次/min(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0~76 岁,平均(60.5±6.2)岁,其中冠心病29 例,扩张型心肌病8 例,高血压心脏病5 例,风湿性心脏病4 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心功能Ⅲ级32 例,Ⅳ级14 例,同时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已知对碘或胺碘酮过敏者。

      2 方法

      2.1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和心衰基础上采用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治疗。治疗方案:150 mg缓慢静推,续以1000 μg/min静脉泵入维持6 h后改500 μg/min。初次负荷量心室率下降不满意者间隔30min后再追加负荷量150 mg,24 h总量<1.2 g;同时胺碘酮口服:第1周0.2g,3 次/d;第2周0.2 g,2 次/d;以后0.2 g,1 次/d,并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用药期间监测心率和QT间期:心率<55 次/min,当心率<50 次/min或QT≥0.55 s时必须停药。

      2.2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F检验及LSD法进行组间比较。

      3 结果

      3.1 房颤转复情况 应用胺碘酮有34 例(73.9%)24h转复窦律,转复后平均心率为(84.2±19.8)次/min ,转复者中有8 例房颤复发,但较用药前心室率明显下降,但有2例因长QT间期而停药,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但停药或减药后恢复。

      3.2 心率控制情况和血压变化 所有患者用药30 min后心室率有下降,在用药1 h、2 h、24 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随时间延长心室率有逐渐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见表1。

      表1 用药前后心室率、血压变化(略)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与用药后30min相比,P<0.01;与用药后1h相比,☆☆P<0.01;与用药后2h相比,##P<0.01

      3.3 心功能变化 用药24h后,心功能III~IV级改善为Ⅰ级者28 例,心功能改善为Ⅱ级者18 例,无一例心功能恶化。

      3.4 不良反应 1例出现甲状腺轻度肿大,2例服药2个月后因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而停药,2例因长QT间期(QT≥0.55 s)停药。

      4 讨论

      近年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选药物。在国外胺碘酮广泛应用与房颤的转复,其转复有效率55%~92%[1,2]。尽管胺碘酮长期应用的毒性和耐受性仍存在疑问,但它是目前最有效的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药物。胺碘酮系苯丙呋喃衍生物,其抗心率失常作用机理主要是为能延长房室节、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导。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目前已被证明为降低心律失常病死率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是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或难治的心律失常,其特点为致心律失常作用小,对心房和心室都有用,对心功能无负性肌力作用,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3,4],而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和毒副作用与口服给药不完全相同,静脉给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于给药后即刻出现,持续20 min至4 h,注药后5~30 min血药浓度最高,2 h明显降低。静脉注射的副作用低。有大规模研究证实胺碘酮对心衰患者有预防猝死的价值,且胺碘酮具有抗肾上腺受体作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尤为明显。虽然洋地黄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异搏定、地尔硫卓注射可减慢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但对恢复窦性心率无显效[5]。普罗帕酮注射液在心功能不全及支气管哮喘者不能选用。口服奎尼丁转复心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心功能及血压影响较大,且可能增加病死率,故临床已减少使用[6]。而静脉注射胺碘酮在心功能不全者可以应用。

      我科既往采用口服胺碘酮转复房颤起效慢,时间长。本文中重叠应用口服和静脉给药方法,考虑静脉胺碘酮较口服起效迅速,可有效降低心室率,转复窦律成功率较高(73.9%),多数患者对胺碘酮耐受性良好,无一例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临床上,电转复患者较难接受,静脉胺碘酮是较为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24 h剂量小于1.2 g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在应用中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而口服胺碘酮通常数天后发挥作用,两种制剂同时使用,在快速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加速了房颤转复的时间,可早期达到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Installe E, Schoevaerdits JC, Cadisseux P, et al. Intravenous amiodarone[J]. Throac Cardiovasc Surg, 1981, 81(2):302-308.

      [2] Hou ZY, Chang MS, Chen CY, et al.Acute treatment of recent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flutter with a tailored dosing regimen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J]. Eur Heart J, 1995, 16(4): 521-52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23.

      [4] 中国生物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员会,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401.

      [5] Fuster V, Ryden LE, Asinger RW, et al. ACC/AHA/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Eur Heart J, 2001, 22:1852.

      [6] 胡大一.治疗心房颤动合理用药问答[J].中国医刊,1999,13(3):190.

    ↑上一篇: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和白细胞介素12、13分析
    ↓下一篇:辛伐他汀影响内皮祖细胞数量、黏附及凋亡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