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单Lasso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

    发表时间:2010-09-27  浏览次数:514次

      作者:李东升 张宏考 王家宁, 刘继军, 袁良俊, 鲁四德, 肖俊会, 高宇勤

      [关键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Framinhan的研究报告提示,其人群发病率在1%左右,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加。房颤能够引发心力衰竭、血栓栓塞、中风等危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997年以来,消融肺静脉治疗房颤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治疗手段[1-2]。我科于2005年11月20日对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成功进行了单Lasso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甲,男性,47岁。主诉“阵发性心悸1年加重1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24 h Holter示“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占全天32%,最长持续7 h 45 min,偶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LA38 mm),未见附壁血栓”。三维多层螺旋CT(MSCT)示“肺脉开口正常”(如图1)。病例乙,女性,34岁。主诉“阵发性心悸、气促4年”入院。24 h Holter示“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房扑,发作时间占全天20%,最长持续3 h 19 min,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房稍扩大(LA34 mm),未见附壁血栓”。MSCT示“肺静脉开口正常”(如图2)。2例患者均无甲亢、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史,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

      1.2 方法经股静脉途径行2次房间隔穿刺,房间隔穿刺成功后经Swartz鞘管推注肝素钠6 000 u,然后每小时追加1 000 u。沿Swartz鞘送入肺静脉Lasso电极及直径8 mm温控消融导管。预设功率40 W,温度50 ℃。于同侧肺静脉口外作环形消融,每点放电30 s,于电位发生明显变化的有效消融靶点加强放电至90~120 s,依次对4根肺静脉进行电隔离。电隔离即刻成功标准为:肺静脉电位完全消失或只留下紊乱的低频、低振幅的远场心房电位。隔离完毕后再探测上、下腔静脉。2例病人共成功隔离8根肺静脉。

      2 结果

      病例甲术中出现房颤,在房颤情况下标测及消融。4根肺静脉内均记录到快速紊乱电位(如图3),成功隔离后肺静脉电位完全消失(如图4),上、下腔静脉内未标测到异常电活动。术后当天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第26天)24 h Holter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图3 病例甲:房颤发作情况下,肺静脉内记录到快速紊乱电位 图4 成功隔离后肺静脉电位完全消失 病例乙在窦性心律下标测及消融。4根肺静脉内均记录到规则高频的肺静脉电位,成功隔离后肺静脉电位消失。术中出现心房扑动,在左下肺静脉内标测到快速规则的电活动(如图5),成功消融后电位消失,房扑即刻终止(如图6)。术后随访(第32天)24 h Holter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 图6 成功消融后电位消失,房扑即刻终止2例病人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28 min及142 min,X线时间分别为42 min及36 min。术中及术后随访1月未发现并发症。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个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房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重构,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病征之一,且社会医疗花费巨大。房颤的治疗是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个世纪性难题,备受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房颤的发生机制一直不甚明了。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静脉与心房连接部位的心肌(肌袖)具有自发电活动,它的快速发放是触发或驱动房颤的重要机制,而80%~90%异位兴奋灶在肺静脉内[3]。针对异位激动病灶的射频消融使根治房颤成为可能。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电隔离心房与PAF相关的肺静脉或上腔静脉的联系可以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4-5]。我们选择的2例病人均为PAF,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年龄均在50岁以下,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扩大不明显(LA<40 mm),MSCT未见明显肺静脉开口异常。消融策略选择环肺静脉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用单Lasso电极指导,逐个标测4根肺静脉及上、下腔静脉,行经验性肺静脉电隔离。2例病人术前均采用MSCT对肺静脉和左房进行重建,明确肺静脉数目、位置、角度以及被邻近心脏和血管遮盖的分支开口,用于指导术中Lasso电极的放置及消融,可以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减少X线照射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皮下血肿和心房食管瘘等。其中心房食管瘘为线性消融的特有并发症,肺静脉狭窄为节段性电隔离特有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1%~42.4%[6]。用冷盐水灌注电极较普通温控消融电极消融,肺静脉狭窄率明显降低,但手术费用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防止肺静脉狭窄的关键是尽量在近肺静脉开口处消融,宁外勿内[6]。我们选择8 mm温控消融导管,结合肺静脉MSCT成像及术中肺静脉造影征像在肺静脉口部消融,术后随访1月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征像。

      [参 考 文 献]

      [1] Khaykin Y, Marrouche NF, Saliba W, et al. Pulmonary vein antrum isolation for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or prior open heart surgery[J]. Heart Rhythm,2004,1(1):33-39.

      [2] Ouyang F, Bansch D, Ernst S, et al.Complete isolation of left atrium surrounding the pulmonary veins: new insights from the double-Lasso technique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J]. Circulation,2004,110(15):2 090-2 096.

      [3] Haissaguerre M, Jais P, Shah DC, et al. Spontaneous initi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y ectopic beats originating in the pulmonary veins[J]. N Engl J Med,1998,339(10):659-666.

      [4] Haissaguerre M, Shah DC, Jais P,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al breakthroughs from the left atrium to the pulmonary veins.Circulation,2000,102(20):2 463-2 465.

      [5] Pappone C, Manguso F, Vicedomini G, et al. Prevention of iatrogenic atrial tachycardia af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with a modified approach[J]. Circulation, 2004,110(19):3 036-3 042.

      [6] 杨延宗,刘少稳主编. 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1-174

      (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上一篇: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下一篇: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