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不同排便体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2-06  浏览次数:461次

      作者:周焕芳,吕 娜,汤 红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京21400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排便体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PCI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半卧位组,采用不同体位排便,记录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并计算心肌耗氧量。 结果 平卧位组患者排便时间为(16.21±6.12) min,半卧位组排便时间为(11.12±5.82)min。平卧位组患者排便较半卧位组费力,P<0.05。平卧位组患者便前准备和便中后期阶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半卧位组,代表心肌耗氧量的DP值也高于半卧位组,P<0.05。 结论 PCI术后患者半卧位排便体位可减少排便过程中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半卧位可考虑作为PCI术后患者床上排便方式的首选。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排便;体位;心肌耗氧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ody positions during defecation on the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Totally 110 patients treated with PCI were divided to two groups: supine position group and semireclining position group.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were detected during defecation. Results Defecation in supine position group lasted for (16.21±6.12) min while that in semirechming position group lasted for (11.12±5.82) min. Defecation in supine position group was 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in semireclining position group (P<0.05). Th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were higher in supine position group that those in semireclining posi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aking semireclining position may reduce the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defecation and it is proved to be an alternative way of defecation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Key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efecation; body position;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治疗冠心病、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由于该术多需行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常需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局部血肿、伤口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出现,在此期间患者均需采取床上排便的方式进行排便。目前PCI术后患者多采用平卧位床上排便方式,目的是尽量减少心肌氧耗。但平卧位时排便协调不方便,许多患者难以接受。半卧位是最接近于平卧位的排便体位,可以减少平卧位排便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但是否会影响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状态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了解不同排便体位对PCI术后患者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影响,为PCI术后患者排便体位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行PCI术后患者110例,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61.41±9.48)岁,PCI手术入路均为股动脉,术后均留置加压鞘管。纳入标准: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②行PCI术后病情稳定者;③术前1~5 d有自主排便;④同意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严重便秘需开塞露纳肛、灌肠等辅助排便者;②意识障碍无排便控制能力者;③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及腹部手术史者;④消化系统疾病致腹泻者;⑤研究开始后因患者或家属原因中断观察者。所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排便体位 将110例PCI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卧位组55例和半卧位组55例,平卧位组为平卧床上便盆解便,半卧位组为45°半卧位床上便盆解便。记录每例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术后冠脉血流分级及服用通便药物情况。

      1.2.2 心肌耗氧量察压 参考李冰等[2]的方法,将排便过程分为8个时段:平静状态(取患者平静休息20 min后心率、血压的测量值,作为观察比较的基础值)、便前(患者要求排便至取排便体位前)、便前准备(患者开始取排便体位至第1次屏气开始)、便中前期(第1次屏气开始后的5 min内)、便中后期(第1次屏气开始5 min后至排便结束)、便后整理(排便结束至恢复便前体位)、便后5 min(恢复便前体位5 min)、便后30 min(恢复便前体位30 min)。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记录以上8个时段的心率、血压,并计算各时段的心肌耗氧量,心肌耗氧量(DP值)=每分心搏数×收缩压值。在排便结束后询问患者排便过程中的主观感受。

      2 结果

      两组患者排便过程各时段心率、血压比较,平卧位组便前准备和便中后期阶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半卧位组,P<0.05;其它阶段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两组患者排便过程各时段心肌耗氧量比较,平卧位组便前准备和便中后期阶段DP值高于半卧位组,P<0.05;其它阶段DP值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表1 两组患者排便过程各时段心率、血压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排便过程各时段DP值比较平卧位组排便时间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平卧位组排便感觉费力36例(65.4%),半卧位组12例(21.8%);平卧位组排便稍感费力11例(20.0%),半卧位组34例(61.8%);平卧位组排便不费力9例(16.4%),半卧位组8例(14.6%),说明平卧位组排便费力程度较半卧位组重,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3]。PCI做为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普及,PCI术后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排便是患者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排便是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4]。由于需行PCI术的患者心脏供血能力及心肌对刺激的耐受能力较差,而既往研究认为平卧位可以防止在排便过程中体位变化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故临床现多采取平卧位做为排便体位的首选。但平卧位不利于发挥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力,使排便不畅,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常导致患者强迫或克制不排便,甚至产生便秘。半卧位可以克服卧床病人平卧位排便时的不适,但出于对心脏功能影响的担心,临床上还没将这一体位做为排便的首选。

      本研究发现平卧位组患者排便时间为(16.21±6.12)min,半卧位组排便时间为(11.12±5.82)min,平卧位排便不仅时间较长,而且排便较半卧位组费力。原因可能是半卧位时腹肌易于收缩,加之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可增加腹内压,有利于结肠、直肠运动和膀胱收缩,缩短排便时间。同时,我们还发现平卧位组患者便前准备和便中后期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心肌耗氧量均高于半卧位组。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平卧位时患者强烈的不适感和对抬高臀部后影响穿刺点制动的担心,导致患者紧张、焦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增加心肌氧耗[5]。平卧位时担心、紧张在便前准备时最为明显,随排便的顺利进行而逐渐消退,而半卧位可以消除患者上述担心、有一定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比较放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穿刺点制动方面的担心,所以两者体位排便无显著差异。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平卧位排便不仅不能减轻PCI术后患者的心脏负荷,反而增加了便前准备阶段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同时也增加了排便时间和不适感。护理干预时要求患者平卧位解便并不能给患者带来益处,且对患者过多的限制常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护理工作的量和难度[6]。所以,PCI术后患者可考虑将半卧位做为排便体位首选,以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从而增加舒适度及减少排便时心肌耗氧量。

      【参考文献】

      [1] 钱学贤,戴玉华,孔华宇.现代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29.

      [2] 李 冰,王建荣,马 燕,等.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7-9.

      [3] 杨跃进,华 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5-560.

      [4] 郑丽珊.卧床病人排便体位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59.

      [5]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62.

      [6] 李外琼,梁树琼,秦绍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2):125126.

    ↑上一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
    ↓下一篇:P-选择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