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0-12-09  浏览次数:425次

      作者:陈剑,何汉康,石磊,陈良细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心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62例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分为经桡动脉PCI组(n=28)和经股动脉PCI组(n=34),对比两组的路径效果。结果 经桡动脉PCI组插管成功27例,股动脉PCI组为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经股动脉PCI组为8.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关键词】 心肌梗塞;桡动脉;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经被证明较经股动脉入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具有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1~3]。当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PCI时,如股动脉穿刺有禁忌或穿刺有困难,桡动脉可作为一个替代穿刺部位。笔者旨在观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进行急诊桡动脉PCI的临床可行性,并与股动脉PCI进行疗效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2例患者均为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收住的发病12h内AMI患者,AMI诊断标准为持续胸痛30min以上,伴有ECG 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mV。28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阴性且同意经桡动脉行PCI者为一组;其他34例患者为另外一组,即经皮股动脉PCI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略)

      1.2 方法 经桡动脉PCI组患者手臂自然外伸、外展置于臂托上,将腕部垫起以便于穿刺。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和整个手掌,同时消毒腹股沟部备用,铺无菌巾。在桡动脉穿刺处局部用1%利多卡因麻醉后,应用穿刺针做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放6F动脉鞘,常规经鞘予以硝酸甘油150μg及肝素5000u注入。在完成冠脉造影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追加肝素3000~5000u。PTCA时全部选用6F鞘。应用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完成PTCA及支架术,根据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的引导钢丝、球囊和支架。经股动脉PCI组按常规方法操作。

      1.3 术后处理 经桡动脉PCI组:术后即于导管室拔出鞘管。穿刺部位用特制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压迫4~6h,1~2h后可床边或下床活动。经股动脉PCI组:术后4~6h拔出鞘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平卧24h可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建立动脉通路时间(从局部注射麻醉药开始到鞘管进入完毕)和整个手术时间(从局部注射麻醉药开始到手术完成后导引导管退出体外)。②PCI成功的标准:术后残余狭窄<30%,血流达TIMI 3级,没有发生死亡以及施行紧急外科搭桥术。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及冠脉造影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PCI结果(略)

      2.2 并发症及术后随访 术中及术后无死亡、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冠脉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桡动脉PCI组无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人术侧桡动脉搏动减弱,但无桡动脉搏动消失。经股动脉PCI组3例发生血管并发症(8.82%),其中1例局部血肿,1例出现血管迷走反应,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关于经皮股动脉PCI治疗AMI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出血的危险。对于AMI,经股动脉直接PCI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25%。而经桡动脉途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较经股动脉途径为少[4,5]。由于AMI直接PCI治疗后需加强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些术后需持续静滴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经股桡动脉PCI术后拔除鞘管需暂时中断肝素输注,可引起反跳性血液高凝对靶血管构成威胁,这对高危和补救PCI术后患者更为严重,而对于经桡动脉PCI者,术后即可拔除动脉鞘管并不需间断肝素等抗凝治疗,从而保证了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在使用相同6F管径指引导管条件下,经股动脉PCI组中出血和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经桡动脉PCI组,充分显示出经桡动脉PCI的优越性。同时,经桡动脉PCI的AMI患者术后可即刻拔除桡动脉鞘管,局部压迫止血即可,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心理压力轻,这无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低医疗费用。

      此外,经皮股动脉PCI组在股动脉压迫中和加压包扎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者亦较多见。这对于PCI术后的AMI患者仍是个危险的血管反应并发症,而经桡动脉PCI基本上无此反应乃是又一优点。另一方面,经桡动脉PCI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MI住院时间和费用。本组结果显示,AMI的经桡动脉PCI手术成功率和IRA开通率均很高,梗塞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和整个手术时程与经股动脉PCI无明显差别,与国外相关报道结果相似[6]。提示在充分把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前提下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两种入径的急诊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PCI治疗血管、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单位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Mathias DW, Biglerl.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itial experince [J]. J Invasive Cardiol,2000,12(11):547-549.

      [2] 魏盟.国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82例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8):348.

      [3] 赵全明.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304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10(3):132.

      [4] 刘建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2):84.

      [5] 姚民,乔树宾,敖钦,等.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5):374-376.

      [6] Jang-Yong Kim, Junghan Yoon, Hyun-Sook Jung, et al. Feasibility of the radial artery as a vascular access route in perform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Yonsei Med J,2005,46:503-510.

    ↑上一篇: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