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倾斜试验与倾斜训练诊治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表时间:2010-12-13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刘泽银,黄 平,张开萍 作者单位:561000 贵州安顺,贵航集团302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与倾斜训练对诊断和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应用。方法 筛选适应证的病例12例,按统一的操作规程行倾斜试验,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按有无晕厥或晕厥先兆来判断是否阳性,阳性者予以倾斜训练,随访观察发作次数与程度。结果 倾斜试验12例,9例阳性,占75%;倾斜训练3例,1例有明显减少发作和减轻发作。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训练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无器质性心脏病晕厥患者中常见的一种晕厥类型,多见于青年女性,过去诊断多靠全面检查后排除其他类型晕厥来判断,近10年来直立倾斜试验(TTT)是诊断VVS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一项特殊检查[1]。贵航集团302医院2003~2006年对VVS12例行直立倾斜试验并倾斜训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VVS病人,男5例,女7例。年龄16~59岁(平均31岁),均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倾斜试验对策专题组的建议,筛选出有明确和相对适应证的病例。

      1.2 方法

      1.2.1 TTT 均统一在下午2~3时进行。术前患者禁食4 h,固定胸部与髋、膝关节于倾斜台上,足部站于挡板上,倾斜台采用800 mA可迅速变位的X光机床。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床旁血压仪和心电监护仪。为尽可能地减少心电信号干扰,记录心电信息,另连接24 h动态心电监护仪(Holter),以利于回放整个试验过程的心电信息,取得客观的数据证据。备好抢救药物、除颤仪等。

      先平卧位监测基础心率、血压等数据,取70°倾斜角度行基础倾斜观察45 min。如未发作,再行异丙肾药物倾斜试验,以1 μg/min的滴数,使心率增快20%~30%,撤下异丙肾,并排除输液管中残留药物,换上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再次直立倾斜70°,观察15 min;如未发作,再平卧,以4 μg/min静滴异丙肾,心率较基础心率增快50%~60%后,重复倾斜操作,如未诱发,即终止试验。

      阳性判定: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面色苍白、出汗,胸闷,黑矇,反应迟钝,但无意识丧失),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者为阳性。

      1.2.2 倾斜训练 独自站立,背向墙壁倾斜15°,在家人的密切注视保护下,以不诱发晕厥或晕厥先兆为前提,每次10~40 min,每日2~3次,采用逐渐加量、逐渐延长时间的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训练,随访观察1年,观察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

      2 结果

      TTT 12例中,9例阳性,其中7例为女性。3例阳性者行倾斜训练,1例坚持训练者晕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减轻;2例随访丢失。

      3 讨论

      VVS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按发作时表现为心率和血压下降的不同,分为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需要有客观的心电图与血压监测证据。我院采用24 h Holter监测心电图,可以及时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结合床旁的即时心电监护可明确心率变化情况,尽最大可能排除发作时的心电图干扰而影响客观证据的采集。

      异丙肾药物倾斜试验中,如较基础心率增快到15%时,即使停用异丙肾,因输液管内仍残留有药物,进入体内后而行倾斜试验时心率多已上升到30%~50%。我们采用监护仪刚显示心率提升到15%时,和提升到45%时即刻排尽输液管残留药物。此时重复直立倾斜操作,心率多已经达到20%~30%和50%~60%的要求。如未诱发,即终止试验,判断为阴性。

      倾斜试验时,VVS患者直立体位,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减少,而心室强烈收缩的室排效应 ,激活心室C纤维,传递冲动到脑干迷走中枢,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激活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反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迷走张力占优势,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晕厥发作。异丙肾可提供外源性儿茶酚胺,促进交感神经张力,而诱发迷走神经过度反应,提高倾斜试验敏感性,但降低了特异性[2]。

      VVS的药物治疗,目前有β-受体阻滞剂、氨茶碱、盐皮质醇等,但尚无统一认识安全有效药物,严重者可考虑双腔起搏器。而直立倾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起逐渐“脱敏”的训练,病人的自我意识清楚,在以避免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的前提下,采取主动休息或训练的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报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4]。但尚无大规模的病例研究证据。我院也在近1年来对3例患者阳性行倾斜训练,有1例取得良好效果,但病例尚少,随访时间尚短,需进一步观察其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4-259.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新进展与临床案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3.

      3 刘君实,潘仰中,蔡运昌.心血管病现代诊疗.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53-63.

      3 Krahn AD,Klein GJ,Norris C,et al.The etiology of syncope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tilt tabl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Circulation,1995,92:1819-1824.

    ↑上一篇: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相关性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对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