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现状

    发表时间:2011-04-02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于小五 作者单位: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 长葛 461500

      【摘要】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应用现状,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 方法:随机抽选100例患者(共168次)住院病历,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在第1次住院时,只有43例(43%)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在36例再次住院前,有12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16例第3次住院前有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论:在我院CHF的治疗中,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临床资料

      为了解我院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情况,回顾分析近3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CHF患者的应用现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出院病历中,随机选取CHF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8岁~75岁,病程0.5 a~5 a。病因前三位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89/100,占89%),其他病因有扩张型心肌病、慢性肺心病等(11/100,占11%)。

      1.2 方法

      详细查阅此100例患者(共168人次)的住院病历,其中有36例因CHF 2次在我院住院,16例有3次因CHF住院,统计β受体阻滞剂住院治疗及出院时的带药、医嘱情况。在这100例患者中,根据各项病史资料,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绝对禁忌证者9例。

      2 结果

      在100例患者第1次出院时,只有43例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占43%;在36例患者再次住院前,有12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16例第3次住院前有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

      3 讨论

      CHF的治疗在过去10年中已有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转变,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住院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1月发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明确指出: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LVEF<40%,病情稳定者,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1]。该建议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根据国际上临床试验的结果,并参照最近国际上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美国ACTION HF: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共识建议(1999);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工作组:心力衰竭的治疗(1997,2001)]将现阶段最合理的心力衰竭治疗措施推荐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现阶段我国CHF规范治疗的指南。只有摆脱陈旧的治疗模式,按照全新的概念,严格遵从CHF规范治疗指南,才可能达到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介导的血管收缩、冠脉痉挛,改善心肌缺血;防止高浓度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损害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减慢心率,改善心脏充盈与顺应性,降低能量消耗;使衰竭心肌β1受体密度上调,恢复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防止细胞凋亡、心脏肥大及逆转心室重构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心衰时RAAS的激活,减少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释放及对心肌的损害,还能降低内皮素、TNFα、IL 6等细胞因子水平及抗氧化损伤而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程;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减少猝死的发生,并能改善心衰的预后[2]。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有20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功能,并可降低病死率。中国比索洛尔临床试验协作组发表的《中国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索洛尔耐受剂量范围和安全性研究》表明:我国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索洛尔的耐受剂量与国外相似,基础治疗加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3]。通过此次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对CHF的治疗离指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CHF的规范治疗亟待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17.

      [2]姚伟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进展[J].中国药师,2004,7(9):682.

      [3]中国比索洛尔临床试验协作组.中国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索洛尔耐受剂量范围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404.

    ↑上一篇:老年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