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12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张爱军 作者单位: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方法:40例适合病案,经心电监护、心电图、Holter、心肌酶谱检查等证实。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死亡率可达6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密切观察及时治疗。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分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为心血管内科的急症。治疗用药包括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及654-2、多巴胺、间羟胺,严重者用右心室临时起搏器。现将AMI并Ⅲ度AVB预后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AMI并发Ⅲ度AVB 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1岁~83岁,平均60.5岁,经心电监护、心电图、Holter、心肌酶谱检查,个别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尸检证实。发生Ⅲ度AVB的原因均排除电解质失调及洋地黄中毒因素。

      2 结果

      2.1 AMI并Ⅲ度AVB部位及预后(见表1)。

      表1 AMI并Ⅲ度AVB部位及预后(略)

      2.2 AMI发生Ⅲ度AVB的时间 AMI发病后第1天出现Ⅲ度AVB 31例,占77.5%,第2天至第4天发生Ⅲ度AVB 9例,占22.5%。

      3 讨论

      对AMI并发Ⅲ度AVB的正确及时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本文Ⅲ度AVB中以下壁、下后壁及右室最多(47.5%),因90%~92%患者房室结血供来源于右冠状动脉(RCA),当RCA阻塞致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易发生AVB。下壁及广泛下壁AMI并发传导阻滞为前壁及前壁广泛AMI的2倍以上,而病死率后者比前者多3倍[1],原因为下壁及下后壁AMI易影响房室结血供,其病理改变为短暂一过性缺血及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并非坏死,其阻滞点常在希氏束分叉以上,所以发生Ⅲ度AVB为暂时的,可逆的。如Ⅲ度AVB发生在前壁或前壁广泛AMI则预后严重。由于室间隔广泛性心肌梗死,损伤双束支及其分支,常伴有双束支甚至三束支阻滞。或者前壁广泛AMI延及RCA病变。故一旦发生Ⅲ度AVB则不易恢复,病死率也高。由于前壁AMI并发Ⅲ度AVB是在大面积心肌梗死的基础上产生的,常伴有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泵衰竭,也是病死率高的原因。本文下壁、下后壁及右室AMI并Ⅲ度AVB,19例中治愈15例,死亡4例。前间壁、前壁及前壁广泛AMI并Ⅲ度AVB 12例中治愈1例,死亡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对下壁及下壁广泛AMI并发Ⅲ度AVB的治疗,如无阿斯征发作时,一般不主张起搏治疗。主要方法:周密观察心电监护,时刻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精神状态变化等;除溶栓等AMI常规药物治疗,根据心率快慢、血压变化,选用阿托品、654-2、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静脉滴注。我们的经验:只要患者心率不低于50次/min,QRS波群非宽大畸形,血压偏低时主要治疗应及时应用多巴胺静脉滴注,维持血压不低于正常,几天之内随着心肌血供改善和修复,Ⅲ度AVB可改善直至消失。

      下壁及下后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近年认为是一种临床危险征象,泵衰竭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本文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见表1)。

      【参考文献】

      [1] Solmon Behar ,Eliahu Zissman, Monty Zion, et al.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omplecating inferior acute wall myocardial in farction :Shat-and long-term prognosis [J]. Am Herqt J, 1993,125:1622-1627.

      [2] Yochai Birnbaum, Lahak Herz,Samuel Sclarovsky,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ecordial ST segmene renession on Admission electro 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j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 farc tion[J].J Am Call Cardiol,1996,28:313-318.

    ↑上一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下一篇:阵发性心房颤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