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13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李艳东 赵静慧 靳翠彬 高红雨 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CAG)247例冠脉病变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68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8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Ⅰ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糖尿病、吸烟、脉压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050,-0.065和-0.008,P<0.05),与服用他汀类和(或)ACEI药物呈正相关(OR=85.833,P<0.01),重度狭窄是侧支循环形成的惟一独立相关因素(OR=13.875,P<0.01)。结论 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吸烟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服用他汀类、ACEI药物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关键词】 冠心病;侧支循环;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患者心功能的作用[1],而促进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Wustmann等[2]发现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人,1/5~1/4的人有功能性的侧支血管,这些患者在短期的冠脉阻塞时,不显示心肌缺血的表现。工作中我们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相似患者形成侧枝循环与否及程度不尽相同,为此我们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此作一些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所有在我院行CAG且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达70%以上患者,共247例。其中发现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68例(侧支循环组),其中男46例,女22例,占(CAG)总数的27.5%;另选择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似、但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者89例,其中男64例,女25例,作为对照组,占(CAG)总数的36.0%。

      1.2 方法 患者均行CAG,收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程度,侧支循环形成与否及分级,按文献介绍分为4级 :0级病变远端无侧支血流;Ⅰ级可见有微弱的侧支血流、不完全充盈血管;Ⅱ级可见明显侧支血流充盈超过1/2血管横断面积,但不完全充盈;Ⅲ级正常血流,完全充盈病变远端血管。同时收集患者症状(胸痛)出现时间长短(以月为单位)、有无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服药史,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史,并记录脉压。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采用t检验、二项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变量进行多元回归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侧支循环组都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高度狭窄(>90%),其中Ⅰ级26例,Ⅱ级23例,Ⅲ级19例;对照组也选择CAG发现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高度狭窄(>90%),但未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2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持续时间、高血压病发生率、高血压病程、高血脂发生率、冠脉病变支数、是否服用硝酸酯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吸烟、是否口服他汀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脉压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间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服用他汀类药物和ACEI与侧支循环形成呈正相关(OR=85.833,P<0.01),而糖尿病、吸烟、脉压与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050,-0.065和-0.008,P<0.05)。将所有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因素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是侧支循环形成的惟一独立因素(OR=13.875,P<0.01)。

      3 讨论

      Tilmann等[3]发现2/3的冠心病患者不能形成足够的侧支循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侧支循环形成的惟一独立相关因素。Macarthur等[4]亦发现侧支循环只出现在CAG上有全闭或次全闭的患者。本组资料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均出现于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90%以上狭窄的患者,但有冠状动脉完全阻塞病变者不一定出现侧支循环。有此改变的共157例,但形成侧支循环者仅68例(43.3%),因而在是否形成侧支循环,可能会有某种因素的影响。本组资料显示单支病变患者形成侧支循环少,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多出现在多支病变的患者,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越重越容易出现侧支循环;糖尿病的患者形成侧支循环者少,提示糖尿病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Rzeczuch等[5]发现不管冠脉病变程度如何,同时有缺血性心脏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比无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形成侧支循环少。考虑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有关。在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中,服药史不容忽视,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ACEI者侧支循环形成的比例增高,这与文献报道一致[6,7]。这种作用可能与ACEI导致的缓激肽生成有关;提示有冠心病者应用此两类药物治疗是有好处的。

      研究本显示:侧支循环均出现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狭窄>90%,服用他汀类药物、ACEI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糖尿病、吸烟和脉压升高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这对指导冠心病疗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宜冠,周胜华,沈向前,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心脏杂志,2005,17,356358.

      2 Wustmann K,Zhinden S,Windecker S,et al.Is there functional collateral flow during vascular coronary arteries? Circulation,2003,107:22132220.

      3 Tilmann P,Christian S,Michael B,et al.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ollateral flow and factorts influencing collateral channel development.J Am Coil Cardiol,2001,38:18721878.

      4 Macarthur A,Virendra SM,Robert JH,et al.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J Cardiol,1985,55:5860.

      5 Rzeczuch K,Jagielski D,Koloziej A,at al.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s less developed whe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coexists with diabetes.Kardiol Pol,2003,58:8592.

      6 Nishikawa H,Miura S,Zhang B,et al.Pravastatin promotes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ronArtery Dis,2002,13:377381.

      7 Miura S,Nishikawa H,Zhang B,et a1.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promotes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irc J,2003,67:535538.

    ↑上一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