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南宁市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09  浏览次数:463次

      作者:李萍 徐永芳 郭琳芳 作者单位:530011广西南宁,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是我国人民首位死亡原因,因此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冠心病和脑卒中防治研究的必要性日益重要。为了解南宁市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更好地采取防治对策,笔者于2002年9~11月对南宁市1411名中老年人开展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新城区作为南宁市的调查点,抽取调查点年龄在35~74岁居民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史等),体格检查(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实验室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承担。

      1.3 方法 按《广西城市居民冠心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费用预测研究》工作手册提出的统一要求和表格进行调查。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调查。诊断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 ≥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2)超重的标准为体重指数BMI≥24kg/m 2 ,肥胖的标准为BMI≥28kg/m 2 。腹部肥胖的定义为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3)高脂血症标准:总胆固醇TC>6.5mmol/L或甘油三酯TG>1.7mmol/L。(4)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空腹血糖受损标准为FBG≥6.1mmol/L而< 7.0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调查表采用课题技术指导组提供的EPiData2.1软件编制的数据库作双份录入,然后对两个数据文件进行有效性检查,更正录入错误。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415人,资料完整1411份,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男性662人,占46.92%,女性749人,占53.08%。职业构成:工人占42.05%,干部占36.58%,专业技术人员占17.33%,其他职业占2.63%,个体户占0.78%,农民占0.64%。文化程度:未上学占2.19%,小学占6.30%,中学占53.72%,大专或大学占37.79%。婚姻状况:在婚占90.72%,丧偶占5.10%,离婚或分居占3.33%,未婚占0.85%。

      2.2 吸烟、饮酒情况 调查人群吸烟率、饮酒率分别为25.26%、31.63%,其中男性吸烟率和饮酒率高达53.39%、55.81%,女性吸烟率为0.4%,饮酒率为10.27%。

      2.3 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 本次调查共检出高血压患者312例,患病率为22.11%,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6.28%,女性为18.42%,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 2 =12.60,P=0.000)。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123.70,P=0.000),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有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比较(略)

      2.4 不同性别、年龄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 男性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分别为46.83%,15.86%,47.58%,女性分别为35.78%,8.28%,34.05%,男性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值均<0.01)。女性在55岁以前,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低于男性,55岁以后则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腹部肥胖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15.38,P=0.002),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略)

      2.5 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 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5.03%,女性为2.41%,男、女性患病率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 2 =6.85,P=0.009)。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2 =11.50,P=0.009)。男性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4.88%,女性为2.54%,男性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 2 =5.43,P=0.020)。不同年龄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29.95,P=0.000)。随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略)

      2.6 不同性别、年龄高脂血症患病率 从表4可见,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1.72%,其中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为40.24%,女性为24.23%,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 2 =41.36,P=0.000)。不同年龄组高脂血症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χ 2 =6.16,P=0.104)。男性在45~54岁年龄段高脂血症患病率最高(45.24%),女性在55~64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36.84%)。

      表4 不同性别、年龄高脂血症患病率(略)

      2.7 不同年龄冠心病患病率 见表5。本次调查冠心病患病率为3.19%,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5例,占患病人数33.33%,心绞痛13例,占28.89%,无症状心肌缺血9例,占20%,心肌梗死8例,占17.78%。

      表5 不同年龄冠心病患病率(略)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慢性病(心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01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 [2] 。WHO确定导致这些疾病的最重要的10个全球危险因素是:饮酒、高血压、吸烟、低体重、肥胖、高胆固醇、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固体燃烧引起的室内烟气污染、铁缺乏、不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男性吸烟率和饮酒率达53.39%和55.81%,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分别为46.83%,15.86%,47.58%,高脂血症患病率为40.24%,高血压患病率为26.28%。从上述结果来看,如果目前还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改变人群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控制危险因素的继续升高,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承受心血管疾病给我们带来对健康的严重威胁和巨大的医疗负担。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南宁市新城区3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计划男女性别各调查700人,男性居民实际完成662人,体检率为94.6%,35~64岁三个年龄段调查人数均未达到要求,这一现象与居民在职人员医疗条件较好、由单位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部分居民工作繁忙或健康意识较差有关。而女性居民对自身健康较为关心,依从性较强。

      【参考文献】

      1 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3,4-5.

      2 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7-8.

    ↑上一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及对策
    ↓下一篇:重视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