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3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7-12  浏览次数:474次

      作者:谢健燕              台山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治疗组120例。对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单纯服用消心痛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2.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for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230 patients who me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1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120 cases in therapy group. W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rapy group and simply isosorbide dinitrate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rapy group was 85.0%, 72.7%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0.01), hemorheology and blood lipid changes in therap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g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for angina pectoris is superior to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lone.

      Keywords: integ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缘于冠心病。此外,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痉挛以及瓣膜疾病、高血压、甲亢也能够引起心绞痛。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冠心病,两组患者在病例组成、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具备可比性。

       1.2 资料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0例,单纯使用消心痛 10 mg/次,3次/d,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合并高血压者,同时加服卡托普利;合并糖尿病者,加服二甲双胍;合并高血脂者,同时加服辛伐他汀;合并心律失常者,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对症治疗。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加入红花黄色素80mg/d,丹参酮50mg/d, 1次/d,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排除标准

      排除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已行介入治疗或外科血运重建术者, 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神经官能症、颈椎病、围绝经期症状、胃及食管反流胆心综合征等所致胸痛者。

      1.4 疗效标准

      1.4.1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量均未达到以上标准者[1]。

      1.4.2 ECG 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 段降低经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的倒置T 波改变变浅(达25% 以上),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5 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小板粘附率、血细胞比容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全血比高切黏度与血小板粘附率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血脂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本组治疗前、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本组治疗前、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

       3 讨论

      冠心病指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近年来,中成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本组研究对用单纯消心痛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传统中成药与消心痛等西药结合使用情况下,对降低临床症状发挥重要作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达到72.7%。同时,患者的血液流变和血脂变化结果也显示,治疗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并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临床大量研究证实, 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拮抗和溶解血栓形成,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从而增加血流量和提高了血液的流动性, 增加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丹参酮[2-5]是良好的慢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缺氧细胞钙超载,使细胞膜电位维持正常水平,保护心肌细胞;红花黄色素[6-10]是氧自由基清除剂, 可抑制血栓形成,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的效果。是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73-283.

      [2]杨国辉.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9(21):14.

      [3]蔡丽萍,习志刚,杨红.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3):321-324.

      [4]孙学刚,贾玉华.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细胞内钙、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9):21.

      [5]黑明燕,殷萍.丹参酮ⅡA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4.2l(8):876-878.

      [6]王幼军, 乔俊, 钱中希, 等.红花黄素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 1995,11(3):176-177.

      [7]朴永哲,金鸣,臧宝霞,等.红花黄色索改善大鼠缺氧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J].中草药,2003,34(5):436-439.

      [8]单宏丽,徐晨光.红花黄索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4):351-354.

      [9]陈铎葆,郑为超,赵辉,等.红花总黄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5):290-292.

      [10]董华进,马秀英.红花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4):31-33.

    ↑上一篇:56例院前猝死病人救护与防范对策
    ↓下一篇:心血管蛋白芯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