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8-23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郭丽玲,支龙,张海平  作者单位: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关键词】 冠心病;窦性心率;震荡

      心率震荡是一次性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速后变化即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敏感性变化,一项反映心脏神经功能的无创性临床预测猝死的检测方法,它的配量化指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彼此独立且独立于其他常规危险预测指标,二者结合对高危患者,猝死的预测稳定可靠。窦性心率震荡是近年未发现的一种与恶性心律密切相关的心电现象。用表描述室性早博在窦性心动周期的变化[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份,我院并发室性早博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5岁~ 75岁(48.4±8.8)。入选标准为窦性心律不伴室内阻滞,无糖尿病及其他损害自主神经功能的疾病,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冠状动脉造影1支主要冠状动脉35%或心肌梗死后超过6个月。另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5岁~ 68岁(47.4±8.6)。

      1.2 研究方法 入选者全部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动态心电图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DMSTOP型,是心率震荡初始,震荡斜率分析软件,心率震荡有二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震荡初始表现依次早博后的最初两个窦性心动周期均值的比值。表现为室性早博后窦性心率出现加速[2]震荡斜率是指单个早博后前20个窦性心动周期任意5个连续RR周期的最大回归直线斜率的ms/RR表示。是定量分析早博的是否存在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心率震荡的分级标准[3]为0级(正常):震荡初始<0,震荡斜率>2.5 ms/RR;1级(异常):震荡初始>0,震荡斜率>2.5 ms/RR或震荡初始<0,震荡斜率<2.5 ms/RR,2级(明显异常):震荡初始≥0震荡斜率≤2.5 ms/RR。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GS14.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震荡明显异常,冠心病组震荡起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震荡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心率震荡是指一次室性早博后出现心率先加速然后减速的现象,具有双相涨落的特征。目前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同意减压反射机制[4],即室性早博的反射性作用。

      心率震荡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5,6]动脉血压下降激活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可使心率提高。早博代偿间歇后的第一个窦性周期的动脉血压上升,通过压力反射使心率下降,这种窦性心率加速继之下降即为窦性心率震荡;早博后动脉血压先下降后上升,影响窦房结动脉的血供和窦房结的自律性。窦房结动脉内压力的变化可以牵拉窦房结内胶原纤维网,对窦房结自律细胞的自律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窦性心率震荡的异常变化与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有关。

      研究表明,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的预测因子,震荡起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增加最敏感的指标。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震荡起始和震荡斜率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危险分层。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Schmidt Gmalik M,Barthel P,et al.Heart 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lf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Lancer,1999,353:13901396.

      [2] 郭继鸿.窦性心律震荡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49546.

      [3] 白梅,赵三明.高血压伴室性早搏患者心律震荡分析的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5,3(6):7678.

      [4] Voss A,Baier V,Schumann A,et al.Post extrasytolic regulation patterns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r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 Physiol,2002,538:721278.

      [5] Lin LY,Lai LP,LIN JL,et al.Tight mechanism correl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turbulence and baro reflex sensitivity sequentiai autonomic blockade analysis[J].Jcardiolvasc E lectrophysiod,2002,13:427431.

      [6] Wichterle D,Melenovsky V,Malik M.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art rate turbulence[J].Card electrophysiol,2002,6:262266.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1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尿蛋白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