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通心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5  浏览次数:554次

      作者:徐晶鸿,李 寅 作者单位:200052 上海,解放军第455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0例用常规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服药60天。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第一秒钟呼气量分数(FEV1%)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红细胞压积(PAP)、D-二聚体、血浆及全血粘度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显著下降(P<0.01)。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心脏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P<0.01;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是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通心络,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因缺氧常存在高凝状态,高凝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善COPD患者的高凝状态已成为COPD晚期并发症肺心病防治的重要手段。通心络是依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搜风解痉止痛的功效。本研究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COPD肺心病心肺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通心络应用于COPD肺心病的治疗提供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COPD均为本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住院急性期患者,病因均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诊断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均有慢性咳嗽、咳痰、喘促、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症状。伴心悸59例,伴双下肢水肿81例,伴胸闷79例。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86岁,平均73.2岁。两组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并给予吸氧、解痉、祛痰、呼吸道湿化、平喘、强心等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2粒/次,每天3次口服,60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1.3.1 两组治疗前后血凝状态指标

      包括PCV、D-二聚体及血粘度变化(血浆粘度、高切、低切)。

      1.3.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用Chest-50肺功能仪测定FEV1%变化。

      1.3.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采用A-cuson Aspen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

      1.4 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紫绀消失,肺部干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水肿消失;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改善,紫绀减轻,肺部干湿啰音减少,水肿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以上显效和有效合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值差异比较用t检验,两组治疗结果采用SPLM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各参数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见表1、表2、表3。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凝状态指标对比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3 讨论

      肺心病多因肺部感染、严重肺泡缺氧、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床面积减少、肺动脉高压等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2]。笔者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慢性肺心病60例,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的变化,本文患者治疗前PCV、D-二聚体、血粘度及应切力等都存在异常,这些异常是肺心病发生、发展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础。患者在接受通心络治疗后PCV、D-二聚体、血浆及全血粘度等参数都明显降低,随着血凝状态的改善,肺动脉压下降致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随之增高,FEV1%及心功能改善,而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无变化。结果显示服用通心络胶囊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肺心病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主要原因为肺泡通气功能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和动静脉分流。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促使肾脏的肾小球旁器释放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增加,红细胞压积也随之提高,导致血粘度升高,反映出血液流变学浓、粘、凝、聚的特征。其结果是血液粘滞度增高可导致微循环淤滞,微血管内压的升高导致血管壁硬化,进一步损害微循环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心功能不全加重,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加重及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促使多脏器功能衰竭,使COPD肺心病患者病情加重[3,4]。所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凝状态和缺氧已成为COPD肺心病治疗与抢救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土鳖虫、蝉蜕、全蝎、蜈蚣、赤芍、冰片等组成。其中以人参为君药,补气益肺,大补元气,医学研究文献表明,人参不但能增加红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而且能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从而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以满足受损组织的需要。人参皂苷对血栓素A2(TXA2)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缺氧,改善心功能,增加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5]。通心络中的水蛭、土鳖虫活血化瘀;蝉蜕、全蝎、蜈蚣通经疏络;赤芍活血养血,冰片芳香通窍,七药配伍共奏益气活血通络、理气宽胸、搜风解痉止痛之功效。因此,用通心络治疗肺心病符合中医学肺心病“气虚血瘀”之病机[6,7]。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不但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液流量,改善微循环和肺循环及心肌供血、供氧,提高心肺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含量,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中华结核和呼吸疾病杂志编委会.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1978,1:56.

      2 蔡柏蔷.呼吸内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77.

      3 Ward A , Clissoid SP. Pentoxifylline:a review of its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its therapeutic officacy. Drugs, 1987,34:50.

      4 张自庆,翟翠娥.慢性肺心病并高粘度血症30例分析.天津医学,1991,19(2):117.

      5 宋崇颖,廖家桢,张露芬,等.人参对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中药通报,1983,8(1):32.

      6 刘德恒,通心络胶囊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1):858.

      7 徐贵成,高荣林,吴以岭,等.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14.

    ↑上一篇:66例高龄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在疗养院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