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伐他汀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黄春燕,王中洁,陈丽媛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有效控制冠心病的发生。方法 将33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洛伐他汀治疗的同时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进行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于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变化,对比治疗效果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判断是否达到治疗目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得更显著(P均<0.01)。观察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比对照组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同时,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提高(P<0.01),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 洛伐他汀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高龄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洛伐他汀,护理干预,高脂血症,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是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心肌梗死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1]。研究已表明[2],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胆固醇(TC)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2%;TC每降低10%,冠心病病死率降低13%~14%。因此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对于老年人冠心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168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调脂药物治疗老年血脂代谢异常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336例,其中男185例,女151例,年龄(68.9±5.13)岁,诊断标准均符合文献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3][总胆固醇(TC)≥6.0mmol/L,和(或)血甘油三酯(TG)≥1.70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6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mmol/L],抽血前24h内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抽血之前1日晚餐后不再进食(即空腹12h),清晨早餐之前采静脉血测定值为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65岁以上血脂代谢异常合并有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以上者,其中吸烟定义为每日吸烟≥5支,连续3年以上并于诊断前6个月内未戒断者;饮酒为每周饮白酒合计约≥500ml,连续3年以上并于诊断前6个月内未戒断者,所有病例入选前均未经降脂药物治疗。入选时测血脂四项、血压、体重、空腹血糖等,以后分别于3、12个月检查1次,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标准: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肢体活动障碍和不能坚持按时服药者。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等相关因素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略)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四项水平比较(略)
1.2 干预方法
两组入选病例每日晚餐后口服洛伐他汀20mg。观察组除按时服药外,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吸烟、体重指数、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干预, 找出各自的危险因子,制订相应的个体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执行戒烟、减肥、健身计划,根据思想情绪、性格特点等心理要求,帮助他们解除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情绪。每月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在家服药、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自我控制情况。每3个月检查干预实施的情况,预约患者到门诊复诊,评价患者危险因素和血脂水平控制达标情况,采用依从医生嘱咐行为问卷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自行设计,共7个问题35个选项,包括饮食控制、执行运动计划、戒烟、控制酒量、按时用药、调整心态。
1.3 效果评价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12个月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情况及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和危险因素的对比见表3和表4, 两组治疗3、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水平达标率及总有效率(三项全部达标),见表5。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比较(略)表4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血脂水平比较(略)表5 两组治疗3、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水平达标率及总有效率 (略)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4],降脂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进展。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5]规定,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老年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发生的多个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血清TC、TG、LDL-C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都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研究证明[5],生活方式可通过某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血脂水平[7]。经改变生活方式(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酒、行为矫正等)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使TC水平和LDL水平相应降低24.3%和37.4%[7]。本研究针对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吸烟、体重指数、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干预,在患者使用调脂药3个月后其调节TC、TG、HDL-C代谢异常的达标率分别为75.00%、58.33%、60.12%,达到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目标水平的百分率[5],三项全部达标率为63.10%。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比对照组TC、TG、LDL-C达标率更显著。同时,观察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比对照组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治疗3、12个月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分别是165/168(98.21%)、163/168(97.02%),比对照组的130/168(77.38%)、93/168(55.36%)有所提高(χ2分别为34.03、80.39,P均<0.01);观察组比对照组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168(1.19%)比13/168(7.74%),χ2=8.44,P<0.01]。本研究少数患者未达标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坚持控制饮食和戒烟酒,未依从医生嘱咐服药时断时续而影响血脂水平的改变和增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观察组2例患者于治疗后10个月发生心肌梗死,分析其原因是由于高龄老年原有高血压未能控制,血脂水平持续升高,加上每天饮酒量超过500ml,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洛伐他汀配合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高龄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对预防高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抒,李健斋.老年人血脂代谢异常[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6):330-331.
[2]Gould AL. Cholesterol reduction yields clinical benefit [J]. Circulation,1995,91(8):2274-228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81-882.
[4]赵水平.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其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0,41(5):356-358.
[5]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6]朱永军.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72-4973.
[7]陶寿淇,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3-4.